安德魯·懷爾斯教授在證明費馬大定理時,確實也曾遇到過差點過不去的坎,因為在證明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他整整花了半年時間也沒能解決,後來在龐大的壓力下他一度抑鬱得想要登報道歉承認失敗,放棄「首個證明費馬大定理」的諾大榮譽,是在同事的鼓勵和支援下,他才重新投入研究,最終在一年後成功用融合了巖澤理論和弗來切方法的全新數學方法,解決了這個小缺撼,徹底地、完美地證明了費馬猜想,將之變成了「費馬大定理」。
沒人比他更清楚證明一個偉大猜想的艱辛,一個小小的問題可能就會導致思路中斷。
而現在秦克的報告會不過一個小時左右,哪怕推導的只是最後一組表示式,但這也是黎曼猜想裡最難的表示式!
不知道多少數學家在這半年來沿著秦克的思路,在已發表的前面四組表示式的基礎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研究,試圖推匯出最後一組表示式,但仍未有任何成果公佈出來,連公開聲稱有了一定成果的數學家都沒一個。
黎曼猜想最後部分的難度之高,可見一斑。
在懷爾斯心裡,哪怕秦克有了明確的思路,最起碼也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精凋細琢其中的細節,才能完成整個推導,而非在這樣不成熟的條件下,頂著無數人注視的壓力,在一個小時內強迫自己完成整個推導過程!
作為一個關心秦克、欣賞秦克的數學界前輩,懷爾斯實在不願看到秦克如此冒險。
旁邊的林登施特勞施卻微笑道:「懷爾斯教授你是因為當年的經歷有了心理陰影吧?當年你如果不是被逼到絕境,怕也不可能如此完美地證明出費馬大定理吧。我倒覺得秦克這是在模彷你,打算背水一戰,把自己的潛力全激發出來,瞧他的神色,平靜中燃燒著戰意,這是真正的全力出手了。」
懷爾斯觀察著秦克的神色,依然難掩擔憂:「願他能成功。」
不只是法爾廷斯等人,許多數學家同樣在
低聲分析著秦克成功的機率。
尤其是那些為了「打探敵情」而來的,本屆菲爾茲獎的熱門候選人。
得國著名數學家來佩教授、米國的哈夫曼教授、匈牙利數學家埃米利·玻利瓦爾教授、砝國女數學家瑪瑞·西格爾,以及來自鷹國牛津大學數學系的梅納德教授等都悉數在場,此刻幾人臉色嚴峻,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臺上,心裡只有一個念頭:「他到底能不能成功?」
秦克見場面又要失控,忙第三次壓了壓手,臺下的嗡鳴聲終於低了下來。
「好了,請大家坐下,原位坐下,請大家安靜。接下來我將開始第五組表示式的推導。」
秦克手握手寫筆,深吸口氣,來自身後的龐大壓力讓他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
是的,正如林登施特勞施教授猜測的那樣,秦克是在逼自己激發全部的潛力。
如果說前面四組表示式主要是系統給的知識的功勞,那麼這最後一組表示式,秦克打算完全憑藉著自己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來完成推導。
但他現在並沒有處在「靈感增幅」的特殊狀態裡,只能捕捉當時殘留下來的思路和關鍵鑰匙,來進行這次的推導。
為此,他必須站到懸崖邊上,激發自己全部的潛力,以完成這項最難、最偉大的推導過程。
除了龐大的壓力外,秦克也難掩心裡的激動。
從高三起他接觸黎曼猜想,至今已有三年多了,期間他從老師施存遠那裡接過記載著錯誤嘗試的筆記本,也翻閱過無數的資料,為了看懂系統給的《黎曼猜想全解釋》,他做下的筆記、寫下的草稿紙堆起來怕能超過兩米。
而現在,今天,在這裡,他極可能會為這個人類歷史中最難、最有意義的純粹數學命題,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開始吧,正式登頂數學的巔峰,摘下那個璀璨無比、甘甜無比的果實!
秦克雙眼睜開,手握著筆,目光落在手寫板上。
當他將所有的心思與精神集中到推導上,一切都消失了,四周的雜音與目光,成功與失敗的可能後果,全都在他的腦海裡消失了。
除了黎曼猜想外,再無他物!
秦克緩緩地,堅定地,寫下了第一行算式。
「dy∫(∂X/∂x)·dx=−∑+(Xds……」
而臺下,無數專注的目光集中在大螢幕上,跟著隨他的筆尖軌跡而動,許多人還拿出了紙和筆,現場跟著做計算、推導。
隨著一行行算式流水般書寫出來,臺下的數學家們忍不住低聲交頭接耳起來。
「咦,這是複數的球面表示法?黎曼幾何也運用進去了。」
「對,前面這十幾條算式全是圍繞著黎曼球面入手的,正好與第四組表示式聯絡上了,慢慢開始涉及到複數領域及微分幾何領域了。」
「剛剛的函式解析延拓用得真是妙啊,讓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