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昊離開“兩界山”的時候,完全沒有驚動任何人,悄無聲息,便踏上了前往“大野澤”的路。
以前在五峰縣,時常聽說泰陽府的這裡風土人情,多有鹽商、糧商富戶,便是鏢師,在泰陰府也是極多。
可以說原本是個人口繁盛,經濟發達的地區。
兩府七縣只論人口、糧秣,還在北陽府這等“魚米之鄉”之上。
然而隨著國運衰退,淮水之畔的惡劣狀況,顯然都影響到了這裡。
一路過去,魏昊看到的除了甲兵眾多,更是看到鄔堡林立。
名稱也是多種多樣,除了鄔堡這種稱呼,還有“塢堡”“列城”“土樓”等等明目。
其中尤以“列城”為最,因為“列城”屬於地方軍的駐所,現在由“東伯侯”統率,朝廷除了保留人事權,一應開支,都甩給了“東伯侯”。
看上去省了不少錢,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後患無窮。
官帽子真要是那麼容易守得住,事情倒是簡單了。
在這個世道,誰管錢袋子,誰就是爺。
“以前陳孟男常說,泰陽泰陰是鄉風高潔之地。本地百姓爽快磊落,又兼豪爽大氣,便是才女,都要比河口南北多一些。沒想到這才短短時間,最多不過兩年而已,竟是到了物是人非的地步。”
魏昊感慨之餘,也非常慶幸,北陽府若非有自己、汪伏波還有當初的徐望闕,只怕這時候比這裡還要糟糕得多。
至少本地的妖王,是沒有瞧見一個的。
從口袋裡摸出一張地圖,這是大夏王朝的疆域圖,依然是當初從徐望闕那裡搞來的。
《逆天邪神》
正常來說,民間不得私藏山水地形圖,不過魏昊拿了也就是拿了。
他要是造反,也不需要這種破爛地圖。
“按照泰山外圍的山系來看,這裡應該有個‘五汶縣’。”
“君子,前方有個村寨鄔堡,不如上前打問一番。”
“也好。”
燕玄辛升空查探,狗子也是往草叢裡鑽,看看能不能找到幾個蟲怪,也好交個朋友。
途徑一處小廟,魏昊見其中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想了想,便跺了跺腳:“土地何在?”
噌的一下,從神龕中鑽出來一對老夫婦,探頭探腦看了看魏昊,眯著眼睛好一會兒,才叫道:“哎呀,是魏大王啊。大王大駕光臨,所為何事?”
“老丈既然是土地公,怎地喊我大王?陰間的才這般喊。”
“嘿呀,魏大王有所不知啊,小老兒這裡是五汶縣,山水神靈,都是陰神為主,小老兒生前教了幾年書,又舍了幾斤米,本地老鄉紀念,便供了小老兒的香火……”
土地公這般一說,魏昊肅然起敬,連忙躬身抱拳,鄭重行了一禮。
別看土地公說得輕巧,彷彿真是幾年書幾斤米,多半就是教書育人一方,門生多不勝數,甚至很有可能本地的鄉村祖上,識文斷字的啟蒙人就是他。
至於說幾斤米,那就更是謙虛了。
魏昊火眼金睛,略作觀察,就見土地公土地婆身上法衣,有諸多福壽字樣,密密麻麻,數也數不清。
活一人一家,得一壽一福。
很了不起的功德。
魏昊見狀,從“劍衣刀榼”中摸出一顆桃子,遞了過去:“二老保佑一方,又耐得住寂寞,實在是令人欽佩。魏某身上拿得出手的禮物也不多,這桃子有補充法力之效,陰神也能服用,還請收下。”
“使不得使不得,魏大王使不得,這桃子的味兒,這幾天我都聞著了,聞一下都心曠神怡,哪裡敢貪念一口。”
“噯,老丈說得是甚麼話,如今世道艱難,妖魔四起,似二老這般的神明,倘若不加強一些,又如何庇護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