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科幻靈異 > 偉大作品的隱秘結構 > 一 不是歷史眼光

一 不是歷史眼光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快穿之男神太兇萌 借陰骨,閻王妻 從螞蟻開始的千萬分身 末世重生之帶著全村來種田 極寒末世,黑絲御姐求住我家 鳳棲千羽 我有一本穿越者攻略 重生之科技之子 奧特之怪獸掌控者 快穿之傻黑甜系統 星際我最大 國漫:撩完就跑,跑就變強 剛得詞條系統,養父把我趕出家門 火影,天生善良的宇智波小鬼 我和魔神的末世人生 面壁者,但元嬰期 終有報:神探歸來 快穿之炮灰女配反擊戰 這是個祖宗 變異成狼人的體驗

藝術眼光首先不是歷史眼光。這個問題最容易混淆,因為歷史有堂皇的外貌,常常被視為天然的“高古渾厚”而高於藝術,結果連很多藝術家也常常願意接受這種混淆。

最早把藝術和歷史區別開來,並論述藝術有可能比歷史更真實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的《詩學》,很大程度上是讓詩擺脫歷史陰影的一門學問。

在歐洲,把這個問題說得最透徹的,還是黑格爾。他認為,要長時間地留存於世,必須擺脫速朽性因素,

其中最常見的速朽性因素便是“歷史的外在現象的個別定性

”。在他看來,相對於美,歷史常常只是一種“外在現象

”,它的發展大多不具備必然性,只是一種“個別定性

”。

最能證明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理論的,是莎士比亞的作品。他的早期劇作,由於過於執著英國的歷史事件,現在很難被觀眾廣泛理解,因此極少上演。他的那些成熟作品,突破時空限制,不受歷史牽掣,則永遠受到歡迎。

在我們的實際創作中,這方面的例子不勝列舉,可惜多數是負面的。

例如歷史記載,一個古代軍事家為了演示自己的兵法曾當場殺了兩名不遵守操練紀律的宮女,於是產生了震懾作用(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我看了根據這個記載拍攝的電視劇,不忍卒睹。原因是,這個歷史事件一到藝術之中就違反了人性原則。無辜宮女的鮮血無法獲得藝術眼光的肯定。

又如,按歷史眼光,王昭君遠嫁異邦這件事,帶來了兩個民族多年的和平,這當然很好,卻不是藝術眼光。藝術眼光必須關注她遠走邊荒的悽楚身影,尤其關注她在丈夫去世後不得不按照當地習慣嫁給自己兒子這樣的悲劇。

藝術眼光敏感於具體的生命狀態。

因具體的生命狀態,藝術眼光提出自己的態度。這種態度,多數與歷史眼光不合。歷史過於追求功業,過於漠視生靈,因此,眼光太硬太冷。

如果既要保持藝術的眼光,又要留存歷史的氣韻,那麼藝術家必須裁斷主次。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是法國作家雨果,尤其是他那部《九三年》。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歡喜如初 超仿 寒少超壞的 我以女兒身闖蕩古龍江湖 邪王的神醫萌妃 重生後:長公主每天都在暗衛懷裡嚶嚶嚶 快穿宿主不想走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