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張張美妙的綢緞,那栩栩如生的雕花,當真是絕美無比。
如果不是興欣戰隊藉著直播大平臺展示,絕大多數人都沒辦法想象,這樣絕美的絲綢,居然是透過人工一張一張織出來的。
在桑蠶絲織介紹完後,第二個非遺文化的展覽,則是杭市西湖的傳說。
西湖傳說是杭州民間傳統文學,以白蛇傳說、梁祝傳說、濟公傳說、蘇東坡傳說、岳飛傳說、于謙傳說等為代表,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杭州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其中白蛇傳說和梁祝傳說,與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一起,並稱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特別是白蛇傳傳說,是我國民間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所塑造的白娘子、許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表達了廣大人民對人性解放的渴望。
傳說中所保留的大量古代傳統習俗,使白蛇傳成為我國民俗文化資訊最為豐富的口頭遺產之一。
杭州是梁祝傳說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萬松書院就是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共讀之處,而十八相送處,也見證了一段千古愛情。
在西湖傳說介紹完後,緊接著就是一段優美的琴聲響起。
第三個非遺文化展示的,赫然是杭市傳統古琴!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絃樂器,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
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
古琴藝術(浙派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古琴流派,是杭市傳統音樂,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與金陵琴派、虞山琴派、廣陵琴派、諸城琴派嶺南琴派等一起組成中國古琴藝術,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浙派古琴藝術流傳於浙江地區,起於南宋,浙派古琴演奏追求微、妙、圓、通“的音色,以清、微、淡、遠“的藝術境界為指歸,追求文雅、恬靜、簡潔、灑脫的意境。
經典曲目數十首,包括《瀟湘水雲》、《漁歌》、《樵歌》、《澤畔吟》等,傳世的浙派琴譜則有《紫霞洞譜》《霞外琴譜》《梧岡琴譜》等十餘種。
當然,今天時間有限,興欣這邊並沒有把這些名曲一一展示,只是展示了其中的《瀟湘水雲》和《澤畔吟》兩首曲子。
就這兩首曲子,都讓人彷彿墜入了仙界,聽到了天籟之聲。
在古琴之後,興欣戰隊今天展示的第四個非遺文化,則是著名的杭市茗茶: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屬綠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杭州著名的特產茶葉,是杭州著名的特產名片。
西湖龍井茶源於唐,成名於宋、元、明,而盛於清。
其製作技藝是杭州傳統技藝,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杭州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西湖龍井茶產區的茶葉栽植和製作在選育良種、勤耕栽培、精細採摘、科學炒制等,有一系列茶葉生產經驗,特別是在炒制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鮮明技術特色的“十大手法“炒制工藝,使之呈現出“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特徵,使西湖龍井多次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當西湖龍井茶在現場泡開的那一剎那,整個電競館現場,都能聞到一股濃郁的茶香。
坐在前排的幾個幸運觀眾,還有幸能夠喝上一口,當真是回味無窮。
那幾個喝道茶水的觀眾,今天的票錢超值了!
第五個非遺文化展示,是杭市著名的西湖綢傘!
西湖綢傘全稱西湖竹骨綢傘,是ZJ省杭州地區特有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西湖特產之一,採用杭州絲綢,故名西湖綢傘。
西湖綢傘造型靈巧、色彩鮮豔,既可遮蔽陽光,又可作為裝飾品.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體.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
西湖綢傘始創於1932年,其工藝由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研創,傳承至今已有九十餘年,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名錄。西湖綢傘以杭州本地獨有的淡竹、杭州絲綢為原料,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裝飾圖案,整個生產流程包括18道重要工序。
西湖綢傘採用印染、刺繡等方法,傳統的綢傘繪有西湖十景、花卉、山水和仕女,有大紅、棗紅、和平藍、墨綠、桃紅、桔黃等二十幾個品種,具有外形美觀、選料講究、設計精美的特點。
當一個個穿著旗袍的妙齡女子,撐著鮮豔靚麗的綢傘走上舞臺,現場的觀眾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