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解縉一來就接受五險一金這樣試點推行的工作,就算有個別人士不服也不管做什麼手腳,畢竟這件事是皇帝朱元璋親自交代,太子朱標複雜督辦的國策,要是誰敢在其中搗亂,先不說能不能為難到人家解縉,他們自己就要岌岌可危。
除了這些原因,再一個就是因為他們師兄弟兩個的身份並不簡單,朝臣都清楚他們是誰的徒弟。鎮國王朱波親傳弟子,自己本身就是聲名遠揚的讀書天才,尚未進入官場就已經幫著朝廷做了不少事,得到了朱元璋的誇讚。
安南之戰中,二人各隨一軍,一個巧計智取敵軍三百里地,順帶還解決了大臣貪腐的問題。另外一個開著飛艇先後炸死了敵軍大將胡理元,安南國王陳叔明和一眾皇室貴胄。才能出眾,還有赫赫軍功在身,也就是如此,朱元璋才能明知高用還是給了他們二人這樣的位置。
朝臣就算頗有微詞又如何,他們又找不到藉口反駁。
不然,你有本事你上啊!
話雖如此,但是他們兩個人也不輕鬆,尤其是解縉一上崗就接了這麼個大活,不知道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呢。
想著,解縉走上前去,行是是標準禮儀,聲音平緩道:“陛下,微臣有本要奏。”
他的聲音一落下,身後除了戶部官員以外的一眾大臣都豎起了耳朵。表面看起來目不斜視,垂頭恭聽,實際上腦子裡正在飛快旋轉。
大殿之上,朱元璋一身明黃龍袍,相貌莊嚴,道:“說吧。”
“是,陛下。”
解縉彎著腰繼續道,“先前由太子殿下和微臣負責的五險一金試行一事如今已經有了結果。南直隸試點的清吏司保部本月收到社保繳額為糧二百五十萬旦。交保人數二千三百一十一萬零二十人。”
這個資料一出來,整個朝上靜的都能聽見明顯的呼吸聲。
銅錢兩百萬貫,和一百五十萬旦的糧食這就已經夠讓人震驚的了。
要知道,整個南直隸作為大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南直隸下轄府州里,蘇杭地區的富庶猶如鶴立雞群,而京城南京與蘇州又是全國的絲織業中心,還有兩淮鹽業中轉重鎮揚州、軍事要地徐州、龍起之地鳳陽。
往年南直隸上繳秋糧六七百萬旦,就已經在整個大明繳納賦稅的隊伍中遙遙領先,一騎絕塵了。
而解縉推廣的社保,竟然一個月之內就收到了二百五十萬旦不說,如今可還沒到秋糧收穫的時候,大多是百姓都用自己的餘糧交的,可見其積極性。
再看這個交保人數,二千三百多萬是什麼概念?
整個南直隸人最多的時候就是三千多萬,此次參與社保繳納的人佔比之大,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呼百應了吧?這就能夠看得出百姓們最近的日子過得要比以前好多了。
朱元璋朗聲一笑,“好啊!這次五險一金推行如此順利,辛苦你和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