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朱元璋卻十分欣慰地看著朱波,朱波的話讓他很高興。
說的真是太好了!
作為掌權者,這樣的霸氣就該是與生俱來的。
掌權者想做的事就必須執行,其他人應該無條件服從,否則就給我滾。
他向來就是這樣做的。
不過,一旦事情與翰林學士牽連到,就會產生許多麻煩。
這回,他就是想改變翰林學士迂腐的思想,不要總是讀死書,不知變通,因此,他才帶上這些人找朱波,否則,他就直接使用權利鎮壓便是。
於是,住院找笑道,“咱的好兒子,乾脆你就將你的意思告訴他們好了,這些人對我們旗下的生意也挺上心的。”
“把他們說通了,日後執行的時候,就更方便些。”
“行吧。”
朱波聽到後只好勉為其難的回道,接著,告訴方孝孺。
“我們來掰扯掰扯好了,你是認為,我們要穩妥地繼續做生意,別去碰外國的生意。”
“就是這樣。”方孝孺立馬回道,好不容易,朱波總算肯正面回答自己的問題了。
“咱大炎夏向來是地大物博,財富匯聚之地,何必去找國外的財富,捨近求遠?”
“一直是這樣做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朱波只是輕聲回道。
“啊?”聽到後,方孝孺直接傻眼了,這難道還會有錯嗎?
儒家向來都是這樣宣講的,這麼多位儒家大師可都是這樣說的。
每個朝代向來看重的都只有農事與戰事。
因為,炎夏原本就是重農輕商的。
因此,他一直將次奉為自己的信陽,絲毫都沒有質疑過。
但是,朱波卻對此質疑?
他在想寫什麼啊?
這時,朱波繼續說道,“若是打算慢慢地發展下去,農耕確實是十分穩定的,但若是想徹底地改善百姓的生活,在短期內獲取大量財富,就一定要從外國獲取,跟他們去做生意!”
“只知道農耕火種,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到最後,只會是農民翻身做主,發動起義。”
“想徹底避免這樣的結果,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獲取外國的財富,這樣也不會影響到本國百姓的利益。”
“你說的都是些什麼歪理啊?”
方孝孺十分不理解,似乎有些道理,但終歸是很模糊,理解不了。
他說的意思就是想讓皇帝不出海罷了。
但朱波卻說這與國家會不會亡有關,未免太會瞎說了!
簡直是裝腔作勢?
方孝孺蹙眉道:“敢問少爺是否有讀史書,每個朝代為何會亡,絕對是由於皇帝沒有恪守儒家的教導,產生出昏庸的君王,聽信奸臣讒言,造成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