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有御賜的僧衣,絕對是十分精通佛法的高僧,可是他的地位居然比不上那個猖狂的道慧,想來他也是位不愛爭搶名利的人。
“陛下賞你一件僧衣?是哪年呢?你的名字是什麼?”
此時,朱元璋聽見後,立馬注視著瘦和尚。
的確有這樣的事,之前天下初定之時,為了拉攏人心,他曾下令讓所有的僧人到京城應試。
這當中得道高僧被封為僧官,為朝廷管治所有的佛教。
這當中名落孫山,可名次靠前面的,就被獎賞一件僧衣,用於嘉獎。
儘管不過是僧衣一件,可同樣是朝廷對他的認可,還是有些作用的,平常掛單時,寺院多少都會顧忌些。
這當中腦筋活絡的,依靠著一件僧衣坐上主持也並無多奇怪。對方竟然跟隨一位知事,相比起來是過得很差的。
“小僧的法號叫做道衍,在洪武八年時,被嘉獎此僧衣。”那個瘦僧人很平靜地說道。
“道衍?”聽見後,朱元璋並沒什麼反應,因為僧人如此多,他根本記不住。
但朱波有些無法淡定。
道衍?並且是在洪武八年時?不存在如此巧合吧!
朱波吞下口口水說道:“敢問大師,您的俗名是什麼?”
道衍疑惑地看了看朱波,彷彿是聽到別人打聽他俗名有點疑惑。
但是這並沒多大關係……
“小僧的俗名叫做姚廣孝。”
我擦!果然是他!朱波此時眼神有點古怪地看了一下他。真是太巧了。
他就是姚廣孝嗎?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啊!讓大明接下來的幾百年受到巨大影響的人物!
姚廣孝原本生於長洲,他們家一直行醫,他從小就很聰明。
原本家裡人對他的期望很大,可是,元至正八年時,只有十四歲年紀的姚廣孝突然剃度,取法號道衍。
之後,姚廣孝入道教,致力於陰陽術數的學習。
並且……他還十分精通儒家。
他是位對儒釋道都十分精通的神奇人物!
並且,他十分的奇葩,尤其是他志向很奇葩。
別的和尚會想做僧官,或是想進寺裡做主持。
十分有想法的會去研究佛法,做開宗立派的一代祖師。
但是,姚廣孝他呢?
卻打算去造反。
並且是絞盡腦汁。
挖空心思去計劃造反。
似乎除開造反,他就沒別的志向了。
這十分奇葩。
實在是無法理喻。
當朱棣在造反時,跟隨者幾乎是被動跟隨,如果不跟隨朱棣去造反,會直接被滅全族。
可是姚廣孝卻是自發投奔。
並且在造反成功以後,別的人全忙活搶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