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睜大了眼睛。
“這倒是個好辦法,不過這個生意不能由我們做,必須交給大明銀行辦理,朝廷不會讓設計銀票的事交給私人。”
朱波搖了搖頭,忽然無比的後悔自己嘴賤,為什麼要建議朝廷設立大明銀行,現在朝廷的錢都由銀行調撥。
那些朝臣們的土地買賣生意交易,不透過銀行無法轉賬,貪汙的也少了,只不過自己的生財之道也因此而被剪斷了。
唉,這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呀。
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人送來了今天的一份邸報,現在莊子是名義上的富國公府,有接收邸報的權力,朱元璋看到了一個最惹眼的訊息。
“西北大旱,糧食短缺,急需能員幹吏前去賑災,而且,糧價每天飆升不下。”
朱元璋帶著三個首輔來到了朱波的書房,這回他是有目的的,一來是藉著和朱波閒談的時間,看看能不能再在他這裡挖到寶。
二來他也知道,自從朱標去了陝西那邊,隨身都帶著一個電報機,隨時有一些新的訊息發到朱波這裡,以便給廖冷柔的大明晚報供稿。
其實他也想借這個便利瞭解陝西那邊的實際情況,這個電報簡直太給力了,比現在的六百里加急文書還要快。
就在這時,滴滴嘟嘟的聲音傳了過來,朱波一臉嚴肅的記錄著電報稿,旁邊的譯電員根據朱波提供的《八音字義》,翻譯電報的內容。
等朱元璋拿到了電報的初稿,眉毛擰成了一個疙瘩,原來這是陝西布政使讓朱標幫忙給朝廷送的奏表。
奏報說:現在陝西北部大災,災民無數,老百姓缺糧,民不聊生,藩庫的糧食曾經賑濟過冬天的雪災後,所剩無幾,還請朝廷另想策略。
三位首輔看了看朱元璋,那眼神的意思很明顯,我們是不是該馬上回內閣,召開內閣會議處理這件事?
朱元璋擺了擺手,說道:“朝廷肯定還要等正式的奏報送到,才能做決斷,波兒,你看這事該如何處理?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爹一定替你帶到朝廷。”
這一年災難頻發,已經叫大明捉襟見肘。
雖然有災的只是西北一省,但牽連的地區甚廣,而外省的糧食一時還難以調入,更何況涉及到一些奸商囤積居奇,官紳勾結的事。
聽到自己老爹問出的這些問題,朱波也格外的頭疼。
雖說是秋天就開始推廣土豆,但這東西想要見到成效也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
遠處的魚米之鄉雖然有糧,但運到災情爆發的地方,糧價不知道漲了幾十倍,這些事都不能不防。
聽到朱波的分析,朱元璋皺了皺眉:“朝廷下令官商平價賣糧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