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不是花。
但是它比任何花都要好看。
在河套府的冬季到來前,段嘉茗看到那一朵朵白色的花絮,比上等的絲綢,女人家的面板還要柔軟。
而這種柔軟潔白,在紡機幫助下,很快就變成了軟綿的布料。
“這真的太神奇了,這比麻布要軟的多。四妹妹,你是怎麼找到這種棉花的?它真的好神奇。”
大魏朝並沒有棉花,用的都是麻布。
麻布雖然也可紡織成布匹,但是卻遠不如棉花柔軟。
更別提很多窮苦人家連麻布都沒有,往往是新三年舊三年,等到大了穿不下這衣服便留給小的來穿。
至於冬天禦寒,那就法子更多了,把蒐集的柳絮、楊絮裝到衣服裡面。
是的,裝到衣服裡面,這一件衣服可以穿一年四季。
冬天冷的時候雙層,春秋涼爽時取出這柳絮、楊絮甚至稻草,等到夏天時只留下一層。
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在與天地鬥法的過程中學會了取火,學會了如何填飽肚子如何吃到更好的食物。
但生產力的低下注定著他們大半輩子都要在溫飽線上下浮動。
甚至要忍受飢餓。
“有了這棉花就不怕了,等著棉花都種起來,到時候咱們河套府的百姓就人人都有棉布做的衣服穿。”
段嘉茗一想到去年冬天看到那些生了凍瘡的老百姓,就心裡頭泛酸。
母親告訴她,只是凍瘡倒還好,更可怕的是活活凍死、餓死。
在大魏朝,這從來不少見。
動物尚且有一身毛皮保護自己度過寒冬,可人卻只能藉助外物。
“不止是棉布。”唐詩把那脫籽的棉絨塞到兩層布料裡面,喊翠娘幫忙壓了壓,“你試試看。”
段嘉茗把這夾了棉絨的布料裹在手腕上,“這樣也可以保暖?”
“當然,這可比楊絮、柳絮稻草要好得多,可惜咱們的棉花種子還不夠多。”
饒是唐詩從農科院空間那裡趁機兌換了一些種子打算混進今年收穫的棉籽當中。
一來兌換數量有限,二來也不可能兌換個千百斤的摻和進去,畢竟目前唐詩也只種了不到三畝田的棉花。
種在許十八郎宅院中的這一畝棉花相當高產,差不多有三百斤的重量。
能夠脫出棉籽大概有一百五十斤。
至於種在外面的棉花有不到兩畝田,因為照顧的沒那麼細緻,一共也就四百斤左右,能夠有二百斤的棉籽。
雖然這三百多斤的棉籽聽起來怪嚇人的,回頭唐詩再從系統空間兌換點興許能湊夠五百斤。
但也只能夠種植不到二百畝農田。
而且極有可能出現一些良莠不齊的情況。
二百畝農田的棉花,唐詩按照最糟糕的情況來考慮,平均畝產量能夠達到一百斤就不錯。
棉籽的產量大概是棉花產量的一半,這麼一來一畝地就可以栽種二三十畝農田的棉花……
其實也還行。
兩三年時間,就差不多了,倒是比種植果樹成效來得快。
段嘉茗被這筆經濟賬驚著了,“唐詩你簡直就是個天才!”
是的,天才。
她從沒有見過比唐詩更可愛,更加讓人著迷的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