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覺得,這不是朱棣的錯,是漢王的錯!
朱棣認錯,百官也都紛紛沉默了。
餘學夔跪在最前方,抬起頭來,望著龍椅之上的皇帝,蒼老的聲音喃喃道:“皇上,眼下不是討論這些的時候,漢王之過,非您之錯。”
“當務之急,是該如何處理漢王造反一事。”
“是剿,還是安撫,這就得由朝廷來做出決策了。”
餘學夔發話,百官們也都紛紛點頭。
平日裡,餘學夔總是懟這個懟那個,和朱棣對著幹。
可在正經的大事情上,餘學夔從來沒有掉過鏈子。
這一點,是朱棣所欣慰的。
他望著跪地的老頭,開口道:“你說該怎麼處理?”
把問題拋回去,讓餘學夔回答了。
餘學夔深吸了一口氣,喃喃道:“皇爺,若是讓老臣來建議,那麼老臣的建議是,派出一位大臣,前往山東,與漢王談判,安撫漢王,以免生靈塗炭。”
這,就是餘學夔的退敵方案。
要想大明天下繁榮昌盛,就不能內戰。
而且,內戰的話,以漢王那種好殺的脾氣,這一路來,不知道又多少百姓家要遭殃。
若是能夠安撫,自然是安撫最好,到後面在慢慢削弱他的力量。
這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安撫?”朱棣微微皺眉。
“你也是這麼想的?”朱棣詢問道。
餘學夔頷首:“開戰的話,蒼生黎民怎麼辦?他們家破人亡怎麼辦?居上位者,不得不為百姓著想啊。”
這話,沒說錯。
就連朱棣,一時間也找不到反駁他的辦法。
按照漢王的脾氣,他的殺戮不會停止,要是一直開戰的話,還不知道漢王要殺多少人。
所以,餘學夔的意思很簡單。
為了百姓,絕不能開戰,只能安撫!
去年,餘學夔去了浙江一趟,視察瘟疫,看到浙江那麼多百姓染上瘟疫而死,他就肝腸寸斷。
如今,又怎麼忍心,讓天下百姓再受苦難。
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就正是他們這些士大夫該做的麼?
讀書人,讀的不是名利,而是為國為民!
若是連這種精氣神都丟掉了,那國將不國,民族分裂,等待滅亡。
朱棣沉吟了片刻,坐在龍椅上,似乎在斟酌。
身為永樂大帝,兒子挑釁他,按理來說,他要狠狠的彈壓,讓漢王這小兔崽子知道親爹的厲害。
可是,餘學夔說得對,朝廷要顧及百姓的安危。
念及於此,朱棣頷首:“行,那就從你們中選出一個代表來,去和漢王談。”
皇帝發話,文官集團中的大佬們,頓時面面相覷。
派人去和漢王談判,談得好也罷,若是談不好,難免人頭落地,屍不還家。
這是九死一生的買賣。
但身為讀書人,身為朝廷大佬,國之大事,他們應該挺身而出。
楊士奇猶豫片刻,立刻站出來道:“皇上,微臣願意前往,安撫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