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一次會面,譚維做足了準備,拿出了十二分誠意。
譚維作為譚家嫡支唯一的後輩,從小被爺爺譚正英要求學習廚藝。
初時厭惡,後來自己慢慢喜歡上了做菜。
學習廚藝多年,手下功夫自是厲害。
他自小跟隨爺爺見證了譚家菜從輝煌到落寞。
自是將譚家菜重現榮光當成了自己畢生的願望。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若是重建譚家菜,他希望能將傳統好好的繼承下去。
為了對得住那份合同,在這次重開譚家菜館中獲得葉檀的重用。
譚維覺得,是時候展現自己真正的技術了。
上一次比試,為了點題,他將燕翅席改良了。
表妹自幼在外長大,譚維覺得,若是讓表妹嚐到了真正的譚家菜。
或許她也會贊同自己的觀點。
譚家菜講究的是濃而不膩,鮮而不淡。
這一次,他準備了兩天,復原了譚家菜最具代表性的燕翅席程式。
一大早親自到市場按照菜譜選取了最上乘的原料。
挑了“呂送黃”魚翅,“紫鮑”,吊湯的整雞買了一隻龍門雞。
各色食材、肉類也都挑了最上等的。
等到葉檀來到了。
外祖父並著譚家各個行當的當家人,加上葉檀和譚維一共十一人,紛紛落座。
開桌先上了叉燒肉、紅燒鵝肝、芙蓉乾貝等六個酒菜。
配上上好的白酒,淺淺斟酌,開發味覺。、
酒至二成,上頭道大菜,黃燜魚翅。
魚翅厚味醒人,入口爽滑。
嘗罷,溫水漱口,品嚐第二道菜式,清湯燕窩。
這道清湯燕窩正是譚家菜的代表菜式之一。
葉檀品嚐到這道菜時,更是驚訝。
譚正英點了點頭,說道:“譚維的火候可以了。”
光是這燕窩,用溫水浸泡三小時,再用清水反覆衝漂。
需要細細的摘除燕毛和雜質。
隨後將泡好的燕窩放進大湯碗,再注入半斤吊好的濃雞湯。
上籠屜蒸三十分鐘。
然後分裝進十一個小湯碗。
隨後,又兌入了用雞、鴨、肘子、乾貝、火腿熬製的燒開鼎沸的清湯。
每一碗燕翅湯裡撒上細細的火腿絲。
這碗清湯燕窩方能上桌,放在眾人面前。
葉檀吃了這濃香撲鼻卻如清湯般透亮的燕窩湯,也是認同外祖父的說法。
隨後,上桌的菜餚更是讓她真正見識了譚家菜的頂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