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尚囊與論科日,李恪早已做了詳細的調查。
他之所以要幫助論科日,就是知道尚囊此人更為陰險毒辣,手段更為高超。
現如今論科日已逐漸佔得上風,李恪便偃旗息鼓,安排手下人不要再做動作,只安心供應羊毛衫,盡力賺取論科日手上的戰馬。
他深知,尚囊絕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在吐蕃國內,掀起一場更大的波瀾。
這些日子吐蕃那邊沒了訊息,他又將目光投向吐蕃周邊的小國。
泥婆羅二王子已透過絲綢布匹的貿易,獲取了周邊小國的羊毛和信任,據他透露的訊息,各國現在都已達成共識,要聯合在一起,共同抗擊吐蕃。
現如今,吐蕃與各國之間偶有小的摩擦,還沒到大戰的時候。
各小國還在整合兵馬,同時盡力爭取泥婆羅的加入。
泥婆羅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緊鄰吐蕃,是吐蕃的西大門。
如果泥婆羅國能加入聯軍,那他們就有把握能抵住吐蕃向西南各小國擴張。
李恪估量了吐蕃國內的情況,暫且吩咐二王子按兵不動,不要急於勸說國王加入聯軍。
這時候,吐蕃文臣武將正處於對立的情況,若各國聯合起來針對吐蕃的訊息一出,恐怕會讓論科日和尚囊意識到外部的壓力,這對於激化吐蕃國內矛盾並沒有好處。
他要等到尚囊發難,將吐蕃國內的矛盾徹底挑破,讓論科日與尚囊的鬥爭達到白熱化。
到那時,泥婆羅再背離吐蕃,加入西南小國的聯合陣容。
到那時,松贊干布忙於處理國內紛爭,定是沒功夫再去料理泥婆羅國了。
那吐蕃向周邊擴張的計劃便不攻自破,甚至要分心防備這些小國。
李恪的計劃已做得很周詳了,但這中間,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無法徹底把控泥婆羅。
如今的泥婆羅國,大王子莫桑已徹底失勢,二王子的勢力越來越壯大,儼然已是嫡位的不二人選。
但王子畢竟是王子,並非國王。
泥婆羅國王,還是一門心思抱緊吐蕃大腿呢!
這給李恪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他必須爭取,泥婆羅要在合適的時機,挑明立場,轉投周邊小國的聯合陣營中去。
否則他支援二王子崛起,便不能達到最根本的目標了。
李恪決定親自去一趟泥婆羅國,他要解決這個頑疾。
王府後院,長孫嫣正抹著眼淚給李恪收拾行裝。
見此情景,李恪也有些觸動。
此前每次離蜀,他都是鬥志昂揚,但此時有了家眷,離別便多了些感傷。
“殿下……要不……此事我領頭去辦?”
顧五在一旁問道。
李恪搖了搖頭:“畢竟隔得太遠,那邊的情況咱們還沒摸得太清楚,如果出現變故,只怕你也不能及時向我通報……”
他的打算,是要先去探探泥婆羅國內情況。
如果二王子已掌握大權,那自是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