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生活的調味劑,一段美好的愛情能夠給人以溫暖和力量。每個人都渴望收穫純粹真摯的愛情,猶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每個人都渴望收穫忠貞不渝的愛情,恰似“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每個人都渴望收穫長久的愛情,正如“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的山區。
他出生在一個貧瘠的山區,這裡山依偎著水,水映照著山,靜靜的和諧,淡淡的孤寂。
山間一座破舊的房子,一張泥土堆的桌子,一個破板凳,那黑乎乎的沒有玻璃的窗戶,不見有一絲光線透出;那厚厚的土牆,也許年代久遠,也許已步入危房行列,這足以體會他的艱苦。
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著種植葡萄為生。
故事從這裡開始。
寒冷的嚴冬,河水一改往日的活潑,似乎安靜地睡著了;枯黃的樹葉隨著蕭蕭的寒風,紛紛投身於大地母親的懷抱。
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不時地向著破房襲來。
那年他三歲。
三歲那年,他剛上幼兒園,可能因為環境的緣故,一個三歲的孩童看起來異常的懂事又伶俐。
這一天,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那個她。
她甜甜圓圓的臉蛋上掛著一對好看的小酒窩,一雙水汪汪的眼睛,不時滴溜溜地轉動著,身上有一股機靈而淘氣的勁兒。
她是他的鄰居,亦或者是他的知己,陌生的環境下,讓他見到她有種莫名的安全感,她也一樣。
孩子只見能有什麼心思,不過是一起嬉戲,一起打鬧罷了。
他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今兒去我家吃飯,明兒去你家玩耍。
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他們一起度過了三年時光。
那年他七歲。
七歲那年,他與她都去了鎮上的一所小學,小學不大,沒有百來人,卻透露出古樸的樣子。
家離小學有五公里,天還沒亮就要上學,每天都是他去叫醒懶洋洋的她。
四十多分鐘的路程,每天早上手牽著手一起去學校,總是可以看見那一輪朝陽,那時的他們多麼單純。
小學五年間,他很爭氣,一直是學校的第一名,而她卻永遠墊底。
那年,她問他,那麼努力的學習做什麼,不如玩來的痛快。
他沉默的笑了笑,沒有說話。
他想有出息,想考出這座小山,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他此刻卻不敢說,因為他怕真的走出去了,就再也見不到她了。
在城市,我們有著無數的選擇,可以選擇喜歡的老師,喜歡的班級,喜歡的學校,喜歡的人。
而他,在山巔之上,卻別無選擇,唯有經過九年的刻苦才能夠到邊緣的世界,再經歷四年的心酸,才能看到那美麗的城市之光。
他真的很想看城市的曙光。
那年他十二歲。
十二歲那年,他與她步入了鎮上的同一所初中。
現在的她,如同亮麗的月光白花瓣,滴潤的珍珠花芯,銅紅色花蕊,彷彿都能嗅到白茶花淡淡的清香了,美麗不僅看到,似乎都能聞到。
而現在的他,更像是一個瘦弱的書生,帶著一幅厚厚的大白眼鏡,看上去十分弱小。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奮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勤奮是一種努力自強的精神,勤奮是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奮,更是變理想為現實的行動,是由量變到質的過程,是走向成功的階梯,是成為天才必不可少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