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沉默片刻,說道:“死諫陛下立儲,被抓進明鏡司,打傷你爹之後,逃出明鏡司天牢,不敵明鏡司眾強者圍攻,自盡身亡……”
左相明顯不願意提起這個話題,李諾也就沒有再問。
左相看向李諾,問道:“你這兩個月巡查地方,感覺如何?”
李諾搖了搖頭,說道:“長安及京畿還好,距離京畿越遠便越亂,貪官汙吏遍佈,刁民亦是層出不窮,想要改變這些,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
透過這些日子的見聞,李諾心中有所感悟,在左相的府上聊了很久。
要替換掉地方上數不盡的貪官汙吏,科舉暫時還不能停。
必須為基層輸送足夠多的新鮮血液,讓那些有能力,有抱負的年輕人進入官場,對已經腐朽的官場進行一次徹底的換血。
此外,朝廷必須加強在基礎教育上的投入。
讀書,不應該是有錢人的特權,只有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讓他們明理,才能逐漸轉變社會的底層風氣。
李諾只是提供了方向,其中還會涉及到很多細則,這就是中書省需要細緻討論的事情了。
又過了一會兒,見時間差不多了,李諾提出告辭。
左相親自送他到門口,忽然道:“不要怪你的父親,在那個位置,他已身不由己。”
這些日子,他亦是一直在思考。
捨生取義,固然可貴,但只要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
一直以來,他都被儒家固有的思想所困。
當他認真的回顧這二十年的朝堂,便會發現,對百姓,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不是兩位宰相,不是一身浩然之氣的儒家清流,而是手上染血最多,揹負最多罵名的那個人。
即使他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但他相信他的弟子。
從左相府上離開之後,李諾便來到了大理寺。
一輛馬車,幾乎和他同時到達。
淳王懷裡抱著一個湯盅,看到李諾時,微微一愣,然後便大喜道:“你什麼時候回來的,正好,嚐嚐本王新創造的一道湯羹……”
大理寺,寺卿衙房內。
李諾淺嘗了一口湯,淳王迫不及待的問道:“怎麼樣?”
李諾將一小碗湯喝光,然後才道:“這是我這輩子喝的最好喝的一口湯了……”
這一句並非李諾違心的誇讚,而是真正的感受。
大夏和趙國御廚的手藝,李諾都嘗過,但都遠不能和淳王的手藝相比,在做菜方面,淳王可能已經問鼎大陸之巔了。
淳王笑著又給他盛了一小碗,笑道:“不,以後你還會嚐到更好喝的。”
喝完這碗湯後,李諾看向李玄靖,說道:“爹,我準備帶佳人和安寧她們去趙國住一段時間,順便在趙國和伊人完婚,趙國女皇答應伊人,會在趙國為我們舉辦婚禮。”
李玄靖點了點頭,說道:“你們去吧,長安公務繁忙,我就不去了。”
李諾也沒有說什麼,父親和岳父大人,都不可能因為這個理由離開長安。
和伊人的婚禮,恐怕也只有岳母大人可以一同過去。
他又在這裡留了一會兒,向淳王請教了一些煲湯的訣竅,便準備回去了。
臨走之前,他回頭看了父親一眼,欲言又止。
李玄靖抬起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路上小心。”
感受到一道柔和的力量,從肩膀進入他的身體,李諾身體微微一顫,猛然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