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童貫被一群兵士們押赴宮門之外,兜頭一刀,眼看著童貫的頭未破,兵士的刀刃倒捲了起來。兵士們見狀大吃一驚,面面相覷。一士兵暴怒起來,高聲叫道:“咄咄怪事!難不成俺的刀砍不了這閹貨的頭?!看我的!”一邊叫著,一邊跳躍起來,高舉著手中鋼刀,奮力向童貫的頭砍去。隨著“咣噹”一聲,童貫的頭破了,士兵手中的鋼刀也反彈了回來,力道之大,連士兵都後退了幾步。
童貫疼得哇哇大叫,癱倒在地上。
兵士們更加驚奇,圍了過去,看躺在地上的童貫,究竟為什麼怪物,竟然刀砍不入?!兵士們見童貫頭破血流,在地上翻滾,遂一擁而上,或刀砍,或槍戳,童貫被戳死在地上。
兵士們將童貫的頭從脖子上砍了下來,懸掛在汴京大街上的城樓上。百姓軍民圍了裡三層、外三層。更有民眾不知何故,見人群聚集,愈加圍了過來。後面的看不清情況,遂問何事?有人告之曰:“童貫那廝被聖上看透了!”“好!太好了!打了桶,潑了菜,便是天下好人間!”圍觀的百姓軍民群情激奮,將手中的雜物拋向懸掛童貫頭顱的城樓。
童貫既斬,當有主事者進入宮中,稟告欽宗。欽宗聞報,大喜。欽宗對李綱、种師道說道:“二位卿,俺大宋錦繡江山原本穩定,全賴童貫這閹貨,哄惑著太上皇,搞什麼聯金滅遼,以致汴京受侵,百姓塗炭,童貫之惡,殺十回都不低其過!只是童貫伏法,那蔡京仍逍遙法外,難消朕心頭之恨。”
种師道上前一步,稟告道:“啟奏聖上。蔡京乃神宗、哲宗、徽宗三朝老臣,曾四度為相,年老體衰,雖罪惡甚重,將其貶至江南,由其自滅,既算是懲治,也彰顯聖上仁慈,便由他去吧!目今當務之急,乃驅逐金狗,收復大宋疆域,鞏固朝廷江山社稷,最為緊迫,恭請聖上頒旨,臣願與李留守提勁旅一支,盡滅金狗,讓其永遠不敢再竊視俺大宋一寸疆土。”
欽宗見說,大喜,高聲說道:“臣所言甚合朕意,只是,朝廷兵馬,可有全勝之把握?金人乃虎狼之師,近聞晉陽已失,王稟殉國,若兩路金兵會師汴京城下,朝廷主動挑起爭執,可有把握控制局勢?”
李綱道:“啟奏聖上。西路金軍攻打晉陽,花費數月時間,被王將軍阻於太原,其戰力不過爾爾。近聞金國東路軍完顏宗望有撤軍之意,我朝兵馬不妨乘勢追擊,滅其威風,使其不敢在竊視俺朝疆域,不失為上乘之舉。”
欽宗轉動著眼睛又看向种師道。
种師道彎腰一拜,高聲說道:“請聖上頒旨。”
欽宗道:“種老將軍乃朝廷戰將,在西北多有軍功,打仗還是得靠種老將軍。種老將軍給朕個準話,一戰而勝金軍,有幾成把握?”
种師道道:“啟奏聖上。臣弟師中,率西軍數萬,已抵達汴京。目今,汴京周邊,朝廷兵馬有二十餘萬之多,金軍只有數萬人馬,且勞師遠征,沒有補充,已成疲憊之軍,若集朝廷兵馬於汴京,與金軍大戰一場,有百分之百的勝算。”
“好!好!”欽宗道:“卿等且去準備,待朕再作思量,定給卿等一個準話。”
种師道、李綱望欽宗一拜,告辭出宮。
种師道、李綱出殿離宮後,欽宗隨即找來了李彥邦、白時中。
李邦彥、白時中入宮進殿,望欽宗跪拜畢,立起身來,等候欽宗旨意。
欽宗道:“二位卿乃老成之人,凡事思量的周全。剛才,李綱、老種入宮覲見,請求集中朝廷兵馬,與金兵一戰,驅逐金兵出境,二位卿以為如何?”
李邦彥、白時中見說,撲通一下,跪於地上,望欽宗連磕三首,然後抬起頭來,望著欽宗高聲叫道:“聖上!萬萬不可!”
欽宗看著李邦彥、白時中道:“二位卿,緣何萬萬不可?”
“聖上啊!”白時中望欽宗一拜,高聲說道:“金軍乃虎狼之師,殘暴兇狠,萬萬招惹不得,若惹得金帥惱怒,殺伐過來,汴京不保,百姓將慘遭屠戮,朝廷將面臨無妄之災。”
欽宗大驚道:“若如此,該將如何?”
李邦彥道:“啟奏聖上。當今局勢下,唯有禮送金軍出境,如此方萬事大吉。”
欽宗見說,慌忙說道:“此事由二位卿全權負責,萬不可再引起宋金大戰。”
白時中、李邦彥告辭出宮。
欽宗心裡忐忑不安,來回地踱著步。欽宗想起了殉職於太原城的王稟,心裡大為悲痛,遂喚來執殿官,授王稟忠烈大夫,並令人打探王稟家裡情況,可有後人,召至朝廷,授予官職,以鼓舞抗金將士。
執殿官稟告欽宗道:“啟奏聖上。據臣所知,王將軍只有一個兒子,隨王將軍征戰太原,也以身殉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