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吳用答道:“那是自然,惟願如此。”
幾個人正說著閒話,執殿官傳旨道:“聖上有旨,著宋江、盧俊義一行進殿覲見。”
宋江、盧俊義、吳用等人聞旨,慌忙起身,在執殿官帶領下,進入殿中。
宋江進到殿中,連頭都沒敢抬,急趨到龍座前,噗通一下,跪伏在地。
盧俊義、吳用等人跟在宋江身後,均跪伏於地。
跪在龍座前的宋江,唯恐姿態不夠謙卑,把手伸得前前的,把屁股撅的高高的,腰身便顯得長長的了,看上去像是臥在地上的一隻犬,在祈求主人恩賜。
盧俊義、吳用等人偷眼看了,都恐自己的姿態不夠謙卑,便都學了宋江的樣,跪爬在地上。
宋江帶頭高呼道:“罪將宋江等人叩見聖上。”
龍座上,徽宗皇帝擺了擺手,說道:“宋愛卿等眾將軍,平身。”
宋江等人高聲答道:“臣等謝主隆恩。”
宋江等人,嘴裡雖然喊著‘謝主隆恩’,仍舊趴在地上,不肯起來。
旁側站著的俄蔡京見了,心裡暗道,這廝,卻原來比俺還會裝!
龍座上,徽宗再次說道:“宋愛卿,眾將軍,平身吧。”
蔡京見狀,說道:“宋將軍,既是聖上已令你等平身,你等就平身吧,莫要違拗聖上旨意。”
宋江聞言,怕違拗了聖上旨意,趕忙爬起身來,望蔡京一拜,說道:“深謝恩相。”
盧俊義、吳用等人,均爬起身來,垂手站立著。
徽宗皇帝道:“卿等奏表,朕已閱過。卿等一百單八人,上應星曜,今止二十七人見存,真乃十去其八矣!”
宋江道:“聖上隆恩,臣江等人,無以報答。伏念臣江等人,愚拙庸才,孤陋俗吏,往犯無涯之罪,幸蒙莫大之恩。高天厚地豈能酬,粉骨碎身何足報!此番南征,股肱竭力,清溪洞力擒方臘。雖則微功上達,奈緣良將下沈。臣江日夕憂懷,旦暮悲愴。伏望天恩,俯賜聖鑑,使已歿者皆蒙恩澤,在生者得庇洪休。臣江乞歸田野,願作農民,實陛下仁育之賜。臣江等不勝戰悚之至!”
徽宗皇帝聞言道:“卿等皆忠君之士,於朝廷功勳卓越,朕心甚慰。”說畢,徽宗轉首道:“宣旨!”
宣旨官遂進到龍座前,高聲宣道:“宋江、盧俊義等人聽旨!”
宋江、盧俊義等人又噗通、噗通地跪伏在地,聽侯宣旨官宣旨。
宣旨官高聲宣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宋江、盧俊義等人,征剿賊寇,凱旋而歸,特賜封如下:已歿王事者,依正將偏將,各授名爵。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唯張順顯靈有功,敕封金華將軍。僧人魯智深擒獲賊寇有功,,善終坐化於大剎,加贈義烈照暨禪師。武松對敵有功,傷殘折臂,現於六和寺出家,封清忠師主,賞錢十萬貫,以終天年。已故女將二人:扈三娘加贈花陽郡夫人,孫二孃加贈旌德郡君。現在朝覲,除先鋒官另封外,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制;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管軍管民,省院聽調。女將一員顧大嫂,封授東源縣君。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滁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副先鋒使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潞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關勝授大名府正軍馬總管。呼延鈞授御營兵馬指揮使。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戴宗授袞州府都統制。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
另賜偏將一十五員,各金銀三百兩,綵緞五表裡。正將一十員,各金銀五百兩,綵緞八表裡。先鋒使宋江、盧俊義,各賜金銀一千兩、綵緞十表裡、御花袍一套,名馬一匹。
欽此!”
宋江等人感動得涕淚橫流,高聲喊道:“臣等謝主隆恩。”
旁側站著的蔡京、童貫、高俅等人見狀,心生妒意,肚子都快要給氣破了,然在聖上面前,不能不裝模做樣一番。
宋江等人謝恩畢,徽宗皇帝令其平身。蔡京趨出班列,雙手抱拳,衝宋江、盧俊義一拜,高聲賀道:“聖上英明,宋先鋒、盧先鋒並各位將軍得聖上賜封,可賀可喜,京在此祝賀了。”
童貫、高俅等人見狀,也趨出班列,向宋江、盧俊義等人表示祝賀。
大殿上其樂融融,好生熱鬧。
眾官賀畢,宋江又朝徽宗皇帝一拜,然後又跪伏在地。
徽宗見狀,急問道:“宋愛卿還有甚事?”
宋江答道:“啟奏聖上,臣部下自梁山泊受招安,軍卒亡過大半,尚有願還家者,乞聖上恩准撫卹。”徽宗准奏。宋江又奏道:“臣生居鄆城縣,獲罪以來,自不敢還鄉,乞聖上寬恩給假,回鄉掃拜,省視親族,卻還楚州之任。臣未敢擅便,乞請聖旨。”
徽宗皇帝聞奏大喜,再賜錢十萬貫,作還鄉之資。
宋江謝恩畢,與盧俊義等人,辭駕出朝。
第二日,宰相府作太平宴,蔡京率宰相府官員,管待宋江等人。第三日,樞密院又設宴款待宋江等人。高俅見狀,不肯落後,也於第三日,在殿帥府設宴,款待宋江等人。
到了第四日,宋江準備完畢,準備帶著弟弟宋清,返鄉省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