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置身這場風波之外,司馬紹索性就在山間隱寺內小住,順便也當作避暑讀書。
每日聽著晨鐘暮鼓,吃著素淡的齋飯,在寺內讀書下棋,偶爾與幾位老僧一邊品茶,一邊談禪說經,遠離著世俗之事,這等生活恍惚如隱士一般。
顧昌三五日也會上山一趟,給司馬紹帶來山下的訊息。
果真如他所料,他自己上山後,陸續有人上門拜訪,多是為王夫子之事,多是希望他以太子殿下和狀元郎的名義來牽頭此事。
不過司馬紹並沒答允,他的意思也很顯然,若是城內學子要聯名保王夫子,自己可以附名,但是要他出頭組織此事,甚至讓發動太子的虛名,號召眾人來他絕不答允。
故而他避居山上,免得有人因此請託,最後傷了交情,畢竟王夫子對自己有恩,若是自己不做點什麼,說不過去。
期間司馬紹也讓顧昌找朝中大臣們,託顧昌與大臣們帶話,看看有什麼迂迴的田地。
山間無歲月,讀書不知年。
司馬紹漸漸也喜歡這般遠離喧囂,靜靜作學問的生活,於是就這麼在山裡住著,除了偶爾回府邸與庾文君小聚,其餘都在寺中讀書。
......
學子們上表彈劾新任的巡撫張啟龍,也是大晉開國以來的頭一遭,頓時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但上書的結果,晉元帝下令對為首之人杖責,削籍,也就是打完板子後,再削籍為民。
晉元帝道,爾等妄圖趕走忠臣,使朕躬孤立無援而得遂其私,再有上表者,以謀逆之罪論處。
晉元帝決定後,終於大臣們不敢說話了,再說話就是謀逆,要殺頭的。
但是朝堂上不說了,卻堵不住悠悠眾口。
朝中大臣不敢說,但讀書人,學子卻敢說。
於是儒家書院院主上奏道,講學之事,其徒侶眾盛,異趨為事,大者搖撼朝廷,聚眾起義。
朝廷下詔禁燬儒家書院,先禁燬建康城中等處書院二十餘處。
司馬紹在寺廟裡,整日讀書,平日與小媳婦兒庾文君、侍女們二人嬉戲為樂,閒暇時與僧人談經,這等隱居山林的日子過的十分愜意。
而林風,許魏然聯合學子們,官員上書之事,遭到了朝廷訓斥,指責他們不好好讀書,聚黨議事。
上書的其餘數十餘名學子們,都被宮中侍衛們請去喝茶,還沒被放回來。
此事都在司馬紹的意料之中,他也不去理會,只是繼續居住在寺內,等這件事淡去。
這一天司馬紹在禪房裡教侍女們書經。
讀了幾篇後,就佈置了幾道題讓二人去寫,而司馬紹則是埋頭繼續思考棋局。
這時卻聽見禪房外,林風道:“殿下,大事不好了,官兵把儒家書院給圍起來了!”
林風剛說幾句,就聽得門外幾名僧人道:“施主,這是寺院,不可高聲喧譁啊!”
司馬紹開啟房門走了出去,當下對幾位僧人行禮道:“我這位朋友一時焦急,打擾了佛門清靜,還請幾位大師見諒,我會勸他的。”
幾名僧人回禮道:“原來是狀元郎的朋友。”當下便不再追究。
司馬紹把林風拉至禪房裡,關門合上道:“急急忙忙的,到底怎麼回事?”
林風道:“儒家書院出大事了,前幾日我與許兄二人,在書院讀書時,突然聽到外頭吵吵囔囔的,初時也沒太在意。但後來聲音鬧大了,才發現原來是官府在書院門口貼了告示,說要毀禁書院。”
“毀禁書院?”
司馬紹問道:“何人膽敢毀禁書院?”
林風道:“是朝廷告令,說要毀儒家書院,禁止民間講學之事,讓官員歸於官學。儒童歸於社學,不允許民間私辦儒家書院。大家當時聽了都沒當回事,繼續讀書,哪知昨日官兵將書院給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