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走不了關係。
所以,林學北大學畢業之後便跑去了鄉村。
在一處名為清水村的地方,一待就待了三年。
三年時間一到,他就可以回到縣城裡了。
但生活在這裡的三年時間裡,林學北看到了和自己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這裡的人吃不上飯,住的房子時常漏雨漏風,村子裡的孩子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啃著手指頭髮呆。
孩子沒有好動的天性。
因為只有發呆,才能節省體力,才能扛得住一次性餓上好幾天。
林學北抵達清水村的那天,沒有人迎接他。
村頭只有幾個膚色黝黑的中年人用一種好奇的眼神遠遠打量他。
那種眼神,就像是在看稀奇動物一樣。
畢竟,
這個村子裡的人活這麼多年,第一次穿這麼好衣服的人來這裡。
不僅如此,
林學北有一股書生的文雅,膚色很白。
和這群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格格不入。
一開始,
林學北還不習慣這裡的生活。
在縣城錦衣玉食慣了,突然來這種破地方,簡直是活受罪。
但慢慢地,
林學北開始學會了種地,學會了這些村民的方言。
他開始融於這個村子,時不時還寫信給家裡,希望家裡能多送一點吃的過來。
當然,
最重要的一件事,林學北沒有忘。
那就是支教的事情。
村子裡的孩子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上學了。
有些孩子都已經十幾歲了,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更有甚者,
他們一些人連真正意義上的名字都沒有,家裡的大人都是叫他們狗蛋、狗小、土娃等等。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
一個人如果連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都得不到滿足,那他根本不會去考慮所謂的精神生活。
林學北想要讓這個村子的孩子主動來學習,就需要讓他們不捱餓。
好在,
林學北自己會寫文章發表掙稿酬,家裡也會經常接濟他。
清水村的孩子勉強填飽了肚子,很聽林學北的話,才有了學習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