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它口邊流出的那一串亮晶晶的口水。
我拍了拍它的腦袋:“這可不是買給你加餐的。”
小不點聽懂了我的話,又是回頭幽怨的看著我。
我將蜜袋鼯放在給沫沫準備的保溫箱裡,再次檢查了一下他們體徵,確認沒有問題,可以出貨。
我給沫沫發了簡訊,告訴她東西已到。
去了趟機場在折騰回來,時間已經來到下午一點多,我以為沫沫應該還在上課,沒想到簡訊剛發出去,就收到了回信。
沫沫連發了好幾個表情,告訴我下午4點半,她會準時到。
心想這小丫頭上課還帶著手機?
剛要放下手機,鈴聲再次響起。
“喂,王叔。”熟悉的號碼,王叔平時很少給我打電話,因為離得近,我又時不時的過去蹭飯,所以有什麼事一般都是當面說的。
王叔:“白小子,回來啦?”
“是啊,昨天剛回來的,今天去機場的時候還想去看看您的,您沒開門,我就回來了。”
“怎麼了,王叔,是有活了麼?”
王叔:“還是你小子聰明啊。我這到是有個活,可能要麻煩你一下。”
麻煩我?王叔一般不會這麼說,看來僱主和王叔應該認識。
“您說。”我聽著電話,拉過前臺旁邊的椅子坐下。
拿出我的工作記錄本。
這個工作記錄本是專門用來記錄和王叔的合作的,這也是我的一個習慣。
王叔說這次的事情有點麻煩,出問題是王叔早年學藝時的一個同門,算作是師弟吧,叫做張亮。
之前在同門的時候兩個人關係很好,差不多是同時拜師學手藝,所以兩個人一直都是亦敵亦友。相互切磋,也相互扶持成長。
曾經拜過把子,後來兩個人還一起經營過一個小餐館。
小餐館也是乾的有聲有色,很多人都慕名從很遠的地方過來,就為了嚐嚐兩個人的手藝。
幾個月之間小餐館就稱為了特色餐館,有點像現在的網紅店。
也正因生意越來越火,兩個人出現了矛盾。
張亮一心想要藉著餐館火起來的勁頭兒,開設分店,但王叔覺得還為時過早,應該先穩定穩定,等到時機合適在做打算。
兩人因為這個事情有了隔閡。
但當時王叔是主打,很多事情沒有王叔的同意,張亮一個合夥人也無權決定。
到最後張亮一生氣,自己出去單幹了,王叔因為兄弟反目的事情,也挺受挫,就將店面改了,改成了現在的老王麵館。
我也問過王叔為什麼當時不繼續經營餐館,也許要比現在的麵館還火。
王叔說,那是因為餐館裡很多的菜都是他和張亮一起研製的,但兩個人當初就商量好,就怕以後出現矛盾,所以菜品都是兩個人分別掌握一部分。
比如一道菜品需要的湯底是王叔負責,那麼用到這個湯底燒製的菜則是張亮負責調味。
這樣大家都有自己的底牌,防止對方獨佔配方。
當初聽到王叔這麼說,我就覺得很奇怪,問了這個提議是誰想出來的,王叔說最早是張亮說的。
其實王叔也不傻,他知道張亮這麼做其實心裡也打著小算盤,但當時王叔並不介意,覺得都是兄弟,其實不用劃分的這麼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