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通,賈璣之子,任侍中、車騎大將軍。
賈延,賈璣之子。
後世
賈胤,賈模之子,仕晉惠帝,乃惠帝於太子時之近侍。
賈龕,賈模之子,胤弟,仕晉惠帝, 曾任秦國內史、秦州刺史。
賈仲安,賈通之子。
賈仲謀,賈通之子。
賈仲達,賈通之子,晉潁川太守。
7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中國著名歷史演義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賈詡亦有耀眼的表現。他初登場於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以西涼謀士身分從屬於董卓集團餘黨李傕、郭汜陣營。當時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難,賈詡建議他們召集西涼人馬入京攻打呂布,結果成功驅逐呂布。可是李傕等人卻擅權暴虐,欺凌帝上,甚於董卓。第十回中,西涼馬騰、韓遂東征勤王,賈詡勸李傕深溝高壘,不與接戰,待西涼兵糧盡退兵加以追擊,結果亦大敗馬、韓。李、郭掌權期間,賈詡一直引導他們安撫天下,徵用賢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復。
第十三回,李、郭失和,互相攻討,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長安大亂,賈詡與左靈被李傕任命負責監押帝后車駕。但賈詡當時仍心繫漢室,答應獻帝盡力阻止李傕暴行。李傕要殺帝使皇甫酈時,亦賴賈詡等力勸才得免。其後賈詡暗地勸喻李傕陣中的羌兵解散,又設計建議獻帝以重爵加封李傕,讓其暴露自身貪婪信巫的缺點,李傕軍中因而士卒離心。第十四回曹操舉兵勤王,賈詡勸李傕投降求赦,李傕怒欲斬之,賈詡於是離開李傕回到家鄉武威。
第十六回,正當曹操與呂布鏖戰時,南方傳來訊息指張濟攻南陽中流矢而死,其侄張繡繼統其軍,佔據宛城,並用賈詡當謀士,與劉表結連,成為曹操南方的大患。於是曹操放下東邊戰線,趕赴南方親征張繡。大軍壓境,賈詡又建議張繡投降曹操,張繡亦願意接受。可是曹操因私納張繡嬸母鄒氏辱及張繡,張繡怒不可當,賈詡唯有獻計讓張繡引軍圍攻沒有戒備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幾乎失陷,並折損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及侄兒曹安民等。
賈詡各類形象
賈詡各類形象賈詡各類形象
9
張
賈詡各類形象
第十八回回目以賈詡為主,是為“賈文和料敵決勝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操擊敗袁術後,再議征討張繡。賈詡以將計就計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損兵馬,將領于禁、呂虔亦受戰傷。後來曹操退兵,張繡、劉表議欲追襲,賈詡認為必敗,果如其言;然而賈詡又勸二人再次起兵追襲,張繡聽從其計,結果大勝而還。此回盡顯賈詡料事如神的本領。直至第二十三回,袁紹、曹操分別遣使勸張繡歸順。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降服曹操。賈詡被曹操封為執金吾使。官渡之戰中,賈詡亦有隨軍出征,多為曹操守寨。
第五十九回,馬超興兵討曹操,賈詡隨軍西征,並獻離間計,致抹書予韓遂令馬超疑惑,使馬超與韓遂失和相攻,曹軍因而得勝。第六十七回,曹操徵張魯,欲得猛將龐德歸順,賈詡獻計透過賄賂楊松,離間龐德與張魯之間的關係,亦成功令龐德降曹。
第六十八回,曹操議立嗣子,賈詡屬意曹丕,故當曹操問及其意見時,賈詡淡淡地提到袁紹、劉表二人,讓曹操聯想到二人立幼廢長終致覆滅的故事,然後決意立曹丕為後嗣。第七十八回,曹操欲築建始殿,賈詡推薦洛陽良匠蘇越;曹操夜夢三馬同槽,問於賈詡,賈詡為其釋慮。曹操臨終託孤,賈詡亦是顧命大臣之一。曹丕繼位後,封賈詡為太尉,位列三公。第八十回,曹丕篡漢,賈詡建議曹丕築受禪臺以避後世之議,又勸獻帝詔書禪位。第八十二回,孫權遣趙諮為使,向曹丕稱臣賓服,使者到魏,亦先見太尉賈詡,可見賈詡於朝中地位超然。第八十五回,曹丕乘孫劉鏖兵夷陵,於是遣三路兵馬暗襲東吳,賈詡勸阻,曹丕不聽,招致大敗。最後,第八十六回,小說正式交代賈詡之死。
賈詡在演義中由第九回橫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計無不中,甚至曾令善於用兵的曹操幾度敗績。其所從屬勢力頗多,先隨李傕,再隨張繡,最後事曹操曹丕兩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漢,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可是即使賈詡曾助李傕、曹魏這些在《三國演義》形象比較負面的勢力,他的才能仍備受肯定。而且不論是李傕、張繡,還是曹操、曹丕,都將賈詡視為心腹。可見其人善於交際,亦深曉亂世自保之術。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後二人罷兵尚書,賈詡說:“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不久,賈詡之母去世,賈詡辭掉官職,被拜為光祿大夫。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襲佔長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打鬥起來。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於是三分長安城,各守其界。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賈詡多有出力。後二人罷兵,賈詡便上還印綬。
當時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裡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南陽張繡與賈詡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獻計張繡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央視三國演義的賈詡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罷了。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公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公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計程車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大為佩服。
勸張歸曹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輔佐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