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徵東吳,未達到預期戰果。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賈穆襲爵。
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2
主要成就
賈詡形象
賈詡在董卓死後,獻計於其舊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長安。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3
人物評價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荀勖: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裴松之:①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程式設計、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②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令狐德棻: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
《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楊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遊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
李嶠: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
李翰:陸玩無人,賈詡非次。
賈詡形象
白居易: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
何去非:“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賈翊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
蘇轍:公不用其計,以兵入吳境,遂敗於赤壁。夫詡之所以說曹公,則李左車之所以說淮陰侯,使乘破趙之勢,傳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時,孫氏之據江東已三世矣。國險而民附,賢才為用,諸葛孔明以為可與為援而不可圖。而曹公以劉琮待之,欲一舉而下之,難哉!使公誠用詡言,端坐荊州,使辯士持尺書結好於吳。吳知公無併吞之心,雖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陳亮: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
蕭常:董卓,國之賊,天下所共仇,而詡為之報怨。東京之亡禍,根於此。及辭李傕尚書之命,則以朝廷為解,是欲以虛辭蓋實,惡將誰欺邪?
章如愚: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皆一時之人傑也。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慧自效。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
郝經:當是之時,魏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司馬懿為之謀,吳有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運其籌。
陳普:崩奔堯後一孤兒,蹠狗成群共肆欺。賈詡未設曹操日,自為漢賊已多時。
賈詡畫像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瀕死不悔,不盡其用不止者,張子房、荀文若、賈詡之流是也。
朱明鎬:賈、荀合傳,尤為不倫,賈詡為傕、汜謀主,身代董卓,報仇元兇,甫夷逆禍重結,致使行在兩辱,郎官採穭,閱《獻帝本紀》,髪恆上衝,則賊漢者文和,忠漢者文若,忠逆同區,何以垂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