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朱棣心慈手軟,故意放過了耿琦,想給耿炳文留個後嗎?】
【很遺憾,並不是。】
【如果耿琦是被朱棣赦免的,那史書上就應該對他有所記錄才對,可事實卻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大眾根本就不知道耿炳文還有一個小兒子耿琦,直到道光年間,《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記》出土,我們才得以窺見歷史真相的一角。】
【這裡的“耿公”,就是耿琦。】
【在沐晟給耿琦寫的碑文當中,有這樣一段,“三十二年,侯年已六十有五,援真定,歿於陣。上更痛甚,親制文遣命中官諭祭……耿郎為我遠來,汝厚遇之,俾其得所,以慰我心。”】【1】
【意思就是洪武三十二年即建文元年),耿炳文死於真定之戰,建文帝非常痛心,派人去祭祀治喪,……耿琦不遠千裡來投奔我,我十分厚待他,讓他在這裡安頓下來,算是給自己的安慰。】
【從這裡我們可以推斷出,朱棣應該是想將耿炳文的四個兒子全弄死的,可卻沒想到一不小心讓耿琦跑了,耿琦逃走後,去雲南投奔了自己的姑媽和表兄弟,以沐家當時在雲南的權勢,護住一個耿琦還是不難的。】
【並且,當時剛入主南京的朱棣手頭上也有一大堆事情要忙,不想在這時候得罪沐家,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耿炳文,“!!!!!”
他的眼睛瞬間就紅了,看向朱棣的表情恨不得想吃人,一旁的眾人毫不懷疑,若不是朱元璋在場,只怕耿炳文立刻就要撲過去打人了。
這是想讓他絕後啊(╯‵□′)╯︵┻━┻
欺人太甚!
真的是欺人太甚!!!
朱棣,“……………………”
朱棣心虛地後退兩步,借用兄弟們的身體擋住自己,努力無視耿老爺子的死亡鐳射。
他默默地在心裡面給自己找藉口,那什麼,成王敗寇不是很正常嘛,耿炳文不是臥底,那就肯定是朱允炆的死忠,他上位後排除異己,清算政敵,不也在情理之中?!
——咳咳,當然,這話他肯定是不敢當著老爺子的面說的_(:3」∠)_
【鑒於耿琦的身份,沐晟給他寫的碑文,史學價值顯然極高。】
【沐家都敢在朱棣活著的時候收留耿琦了,自然也就沒必要在他死後,還在給耿琦寫的碑文上造假。】
【再次,耿夫人的死亡時間,也是個佐證。】
【1994年,南京出土了《長興侯夫人陳氏墓誌銘》,上面說耿炳文的妻子陳氏去世時間是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三日,而朱棣攻入南京的時間是六月十三日。】
【換言之,朱棣剛攻佔南京十天,耿夫人就死了。】
【我們假設耿炳文是臥底也好,在真定之戰中只是單純的戰敗,然後跑回來了也好,如果耿炳文此時還活著,以他的身份地位,朱棣都不可能越過他,先去處理耿夫人。】
【要麼夫妻倆,甚至是全家一起倒黴,要麼就是耿炳文此時已經不在了,耿夫人才會首當其沖,不可能說朱棣進城後,不管耿炳文,先逼死了耿夫人,等過個一年,再拿彈劾當藉口幹掉耿炳文吧?】
有道理!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這麼看來,老爺子還真是死在戰場上了。”
“很明顯是耿炳文當初不僅沒投降,還負隅頑抗了,朱棣進入南京城後,才會第一批清算耿家。”
“明朝的史書果然問題多多啊!”
“話說回來,朱棣改這一段,圖啥?”
“我也搞不懂,正常來說,按照真實情況把耿炳文死於真定之戰記錄下來,他跟這樣一位老將軍交手還贏了,不是說明他更厲害,對他的形象是一種美化嗎?為什麼要進行遮掩?”
“……”
【作者有話說】
耿炳文:可見關鍵時刻多一門親戚有多重要:)
1.出自《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