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古代那路況,這個數字翻一倍都不是不可能。”
“……不對吧?不是說有八百裡加急嗎?”
“樓上這就缺乏常識了吧?八百裡加急是有,可那前提是一路上都得在驛站換馬,而且目的只是送信,但是朱棣趕路,且不說驛站的馬他能不能用,就說他這一路上,難道不用帶行李?”
“就是說啊,朱棣一個王爺出行,隨從總得有吧?這些人怎麼辦?”
“……”
而聽到這裡,洪武朝那些在朱標的指點下,看懂了輿圖的小皇子們,也終於明白父兄是怎麼發現破綻的了。
合著都怪他們沒出過遠門啊?!
——小皇子們都很鬱悶。
但跟他們一對比,朱元璋就是暴怒了。
前腳剛派出了使者,後腳他就駕崩了?!
堂堂皇帝,停靈七天就下葬?!
還是剛好趕在朱棣即將進入京城之前?!
朱元璋表示,這裡面要是沒有貓膩,他馬上就把自己的腦袋擰下來給朱允炆當球踢。
“好啊!可真是咱的好太孫啊!”老朱怒極反笑,“咱花了六年時間,就養出來了這麼個不忠不孝的東西?!”這也就是朱允炆還沒有出生,否則,他真無法保證自己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父皇恕罪。”朱標聞言立刻就跪了下去。
他心中又是憤怒,又是羞愧,又是惶恐,又是心痛。自己的兒子疑似謀害了自己的老爹,實在讓他無地自容,同時,也對朱允炆産生了極大的怨氣!
“……你先起來。”
朱元璋心中並非毫無芥蒂,可到底還是父子之情佔了上風,“朱允炆狼子野心,在咱的眼皮子底下都隱藏了六年,差點就徹底把咱蒙騙過去了,何況是你?!”
……
天幕上,孫昊很快就下了結論——
【因此,《國榷》說的才是對的。】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也就是朱元璋駕崩的日期,是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日,而朱棣抵達淮安的時間,也就是朱允炆登基的日子,閏五月辛卯,是閏五月十六日。】
【史書上並未記載朱元璋派出使者的時間,只知道這件事情發生在閏五月,可哪怕使者是初一從南京出發的,他也不可能敢在朱元璋駕崩之前,就從北京回來。】
【甚至於,使者能只花了十六天,就帶著朱棣來到淮安,這一路上恐怕就已經是在晝夜不停的趕路了。】
【嘖嘖嘖,這說明什麼?】
【說明明朝的文官都沒什麼地理常識啊,改史書的時候,都不考慮一下客觀現實。】
“眾所周知,文官不懂常識是常識:)”
“噗!樓上擱這套娃呢?”
“不過,要不是up主說,我還真不知道這裡面的貓膩。”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是朱棣抵達淮安的時間有問題,又能說明什麼呢?”
“……”
能說明什麼?
孫昊馬上就來解釋,能說明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