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夏照午早起去了一趟古玩店一條街。
在京城繁華地界,有一條古樸又具有年代感的街,裡面有數不清的店,大店、小店、賣什麼的也都有,被稱為古玩十八街。
昨天聽白母講白老爺子喜歡文房四寶,所以就想著往這裡來碰碰運氣。
她先後逛了幾家文房店,裡面看了好幾個硯臺和毛筆,但那些都是高仿贗品。
“欸欸欸,姑娘這個硯臺可是清朝出土的。你要想要,我給你打個八八折。”一家文房的老闆扯著嗓子大喊。
“不要。”夏照午面無表情。
“要不七折?”
“不要。”
老闆又不死心的說,“五折!可不能再少了!”
“你說你的硯臺是清朝出土的?”夏照午扭頭看那個老闆。
“對啊”文房店老闆拍拍胸脯說,“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可是乾隆時期的,據說還是乾隆爺用過的。”
“乾隆時期的端硯判別一個重要環節是看古硯的“包漿”。包漿是依附在硯的表皮的一層自然光澤,它是經過數百年來硯材的自然老化和經人的日夕摩挲而形成的,決非一朝一夕之功。硯的包漿可以證實硯的新舊,年份的久遠端度。近年來有人為仿古硯將新硯用化學方法,煙薰方法,墨垢,茶葉水浸漬等方法做舊,竭盡心力,做成包漿,但終因光澤過於劇烈,包漿在硯面的依附深度不夠而易被識破。”夏照午指了指那個硯臺的一面說:“你這個硯臺表面的包漿光澤都能反射出太陽光了。而且你這個硯臺太過新了,一點年代變遷帶來的風化、損害都沒有。”
那文房老闆額頭上沁了一層薄薄的汗水,隨著夏照午不緊不慢的說完,他訕訕的笑笑:“小姑娘年紀輕輕的,對這個很懂啊。”
“瞭解一點。”
店老闆尷尬的笑笑,“這是個贗品,是個高仿。”
夏照午旋即一笑,沒說什麼就離開了這家店。
夏照午往前走的時候,見一個空地前有一個人坐在一個小馬紮上,身前放著一塊灰褐色的布,布上放置著各種各樣的古玩。
夏照午蹲在地上細細打量著布上放著的古玩,其中有一支毛筆吸引了她的注意。
“妹妹,看中了?”坐在小馬紮上的那個人面目深邃,渾身帶著一股子匪氣。
“這可是清朝年間乾隆皇帝用過的毛筆。”
夏照午:“…………”
這個時候,就是有些無語。為什麼碰上的都是乾隆皇帝用過的物件?!
能不能換一個皇帝說?
夏照午手中拿著的是黑漆描金紫檀木管貂毫提筆,筆為紫檀木管,飾以黑漆描金纏枝花卉,信手勾繪,線條流暢。提筆帶鬥可納粗毫,是清代較為流行的筆式,適宜書寫碩大的字型。
不得不說,這支毛筆確實是清朝時期的毛筆,但究竟是不是乾隆皇帝用過的那就未可知了。
“乾隆皇帝用過,你看見了?”夏照午挑眉看向他。
“額……”那青年人哈哈一笑,“小姑娘你可真逗。”
“多少錢?”夏照午問。
“我這小本生意,不要99999,不要9999,只要999。”
夏照午:“…………”
這大哥是來濟貧了嗎?還是他也不知道這支毛筆究竟是真是假?
夏照午頗有些無語的看著他,“你這不是清朝的毛筆嗎?你就賣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