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之下,寧無憂為自己耍脾氣的行為愧疚不已,被寧蕭帶回宮後,自然不肯放肆,再未浪費過糧食。
然而這還不夠,秦嘉義等人在寧蕭的示意下,教寧無憂種地,叫他切實的感受了一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生活。
寧蕭告訴寧無憂,齊國算是國力強大的國家,但便是如此,依然有很多人為一口吃食而耗盡所有力氣。
寧無憂生來便是皇家人,更被選為帝王,無論對他來說,這事有多不公平,他又有多不自由,都不能矯情。
為帝者,一舉一動牽繫著萬民悲喜,別看寧無憂摔的只是一桌飯菜,上行下效,若人人效仿他,鋪張浪費,苦的將是本就悲慘的黎民百姓。
寧無憂在那一刻真正的記住了教訓,決定做個好皇帝,雖孩子天性,難免愛玩,可該學的,該做的,並無出錯。
是以,便是他偶爾氣得秦嘉義等人跳腳,氣得寧蕭揍他,眾人的心裡卻是未曾真的討厭過他。
近身服侍寧無憂的宮女內侍們用過飯,便來伺候他了,挺著小肚子,寧無憂到花園走了走,消消食。
順便給那些低一等的宮女內侍用飯的時間,待他消食完畢,相信一干人等也吃飽了。
寧無憂的體恤,令一干人等感激不已,有人默默記在心裡,決定將分內之事做得更好,有人則心內冷笑,裝模作樣!
寧無憂揹著手,慢悠悠的走在花園裡,聞著花香,賞著景色,忽然聽得幾聲笑聲,不由得挑眉,越過拐角看個仔細。
卻是幾個小宮女在踢毽子,寧無憂瞅著,興致一來,跟著一塊玩了。
之後,寧無憂總會叫這幾個十二三歲的宮女陪他玩毽子,慢慢的,這幾個宮女成了他身邊親近之人,地位不同以往。
而原先得他信重的人卻被擠了出去,不僅失去近身伺候的機會,更淪為低一等的宮女內侍。
這讓自小照顧寧無憂的他們感到十分難受,但又隱隱的覺得這事沒那麼簡單,便沉住氣,暫且不動。
新晉的這幾個宮女被寧無憂以“春”字為輩,分別取名“華兒布時”。
其中,名為春華的宮女因長得最好看,最會討寧無憂歡心,一躍成為最受寵的宮女。
宮裡不禁傳言,春華極有可能成為寧無憂的第一個女人,待寧無憂登基,怎麼也能撈個好一點的位分。
而寧無憂似乎是真的喜歡春華,到哪兒都要帶著她,見不到她便情緒低落,衝誰都發脾氣。
春兒,春布,春時有心哄勸,卻被寧無憂罰了板子,“也不看看你們什麼樣,能跟朕的春華姐姐比麼?”
“給朕狠狠地打,叫她們長個記性,擺正自個兒的位置!”
因春華獨得寧無憂信重,春兒等人的心裡早有不滿,儘管她們目的一致,誰獲得寧無憂的寵愛,目的都算達成。
但眼睜睜看著春華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春兒等人又哪裡能好受?更別提她們只是說句嘴,便被寧無憂打板子了。
憑什麼,憑什麼春華一個人便佔了全部的好處,她們只能在旁邊幹看著,難道她們就不能取而代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