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本就是一個疑問句,一些觀眾卻不知道咋的,居然腦補似的把它當成了肯定句,激烈地交流道:
“真的假的啊,江神你莫要騙我!”
“樓上你不會真的覺得趙孝成王腦殼卡了,就因為秦軍說怕趙括,他就派趙括去吧?”
“可是藺相如就說過,絕不能派趙括出陣,他只會讀趙奢留下來的兵書,甚至連他的母親,都急著和趙括撇清關係。”
一些對趙國曆史有所瞭解的觀眾說道:
“再就是趙奢臨死前,也說如果趙國不讓趙括為將還行,要是讓趙括當將軍的肯定會毀了趙國。”
“就算我們後人曲解了趙括,但他的親生父母總比我們瞭解吧?”
“更何況這本就是江逸替我們提出疑惑,他什麼時候肯定了這份功績了?”
……
“那此事,我們暫且不論,武安君為何說趙構是可塑之才呢?”
江逸詫異道:“據晚輩所知,趙國有不少人都質疑趙括的能力,就比如他的父母……”
白起擺手道:“趙括和趙奢的戰術和心性並不一致,在趙奢和其他身經百戰的將軍面前,趙括當然不值一提。”
“作為父親,沒有不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優秀的,可顯然,趙括一些戰略和戰術構想並不符合趙奢的觀點。”
江逸思忖了一會,接話道:
“的確,就像他母親對趙孝成王說的那樣,趙奢獲得了趙孝成王的賞賜後,會把它們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會在打仗期間不問家事。”
“但趙括一得賞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這裡就可以看出父子間的風格不同。”
“風格?”
白起默默記下了這個新詞,隨即,不屑道:
“趙括母親就因為兒子和丈夫的處世之風不像,就急著撇清關係,想獨善其身,免受誅連。”
“雖說之後發生的事情證明了她決策的正確,但此舉卻讓自己兒子身上多了一個笑話。”
“在舉國對外,本該眾志成城,榮辱與共之時,趙括母親諫言趙括的能力不足,無可厚非。”
“可她的目的竟是為了自己,這點本帥極為不齒。”
“由此便可斷定,趙括之母雖然良將之妻,但實則膽小怕事,並無主見和城府。因此她的觀點,大多是受到趙奢的影響罷了。”
“至於趙奢”
白起笑道:“他既然看出了趙括身上的強弱處,為何一方面說他缺乏實戰,一方面又不讓他小以實戰訓練?”
“作為將領,他居然看不出趙國很可能沒有後繼之將,居然也不想想,若真有一天戰事需要,趙括作為他的後裔,怎能不被賦予使命?”
“難道趙國會讓大將趙奢的兒子只去當個小兵麼?”
“此乃其第一過!”
“作為父親,他明知道自己的兒子博聞強識,飽讀兵書,卻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導,不循循善誘,揚長避短地加以培養,此乃第二過。”
“臨終前留下這麼一句遺言,讓趙國更加不敢給趙括實戰機會,導致他剛上戰場,就毫無統帥經驗地遇到本帥,此乃其第三過。”
“趙括就算不是大將之才,但也不失為可造之材。正值趙國用人之際,趙奢卻親手斷了自己兒子歷練的路,他看似識人,實則過於迂腐,此乃其第四過!”
白起毫不避諱他對趙奢的看法,直截了當道:
“也正因此,雖說趙奢成功抗拒過大秦,但本帥從未將他放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