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要是反對,那就要面對百官的質疑,這事傳開後,還會引起宗室的鬧騰,等於他是沒退路了。
可這能怪誰,是你自己那張嘴,大庭廣眾之下說的那話,不就是擔心尾大不掉嗎。
人家夫妻要是不表示,反而不正常了,皇帝都說怕你功勞太大了,你還戀棧不去,你想幹什麼。
“各位老大人說說吧,朕知道大家贊同榮國公夫婦的奏表,可都按照奏表所說,朕會留下千古罵名的,這些各位想過沒有?還是說列位臣工皆認為朕是刻薄之君,名聲無所謂?”
朱由校思前想後,還是覺的有些事不能按照陳夏夫妻說的那樣辦,因此召來內閣,丟出這話讓他們選擇。
這話說的太重了,重到任何臣子都不敢接的地步,可見皇帝這次是真委屈了。
首輔張瑞圖渾身一顫,直接跪下道:“臣萬死!是臣等思慮不周,忘了百姓容易被有心人矇騙,誤會此事不是榮國公夫婦自願的。”
其他四位閣老也是跪下,這在大明朝可是極少有的,跪拜可是隻有大禮儀時才會用,平時拜見君主,其實只是長揖即可。
歷史上,凡是漢人王朝,都沒有動不動就跪拜的道理,文武百官跪拜皇帝,一年之中有個一兩次就算多了。
不然也不會有那樣的俗語,叫做男兒膝下有黃金,只跪蒼天父母親。
“諸位老大人起來吧,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還是想想如何補救才是道理。”
朱由校幽幽的說道,抬手示意身邊的太監去扶起各位。
五位閣老互相看了看,方岳貢拱手道:“皇上,解除護軍不可改,但可以在其他方面給恩典補償。”
“對對,方大人所言極是。”
幾位閣老眼睛一亮,不再糾結於護軍問題,那其他的都好辦。
朱由校愁眉苦臉道:“如何補償,總不能再升爵位吧,他已經升無可升了,大明的異姓王爵只有身後才能賜於。”
大家也皺眉,大明朝冊封過多位異姓王,都全是死後的榮譽。
如果活人封王,那開國那些怎麼辦,誰的功勞還能大過徐達、常遇春、李善長那幾個。
一旦開啟異姓封王,那隻能說明大明快要亡國了,不得不用這來籠絡人心。
歷史上鄭成功被封延平郡王,他死活不接受就是這個道理,最後妥協接受後,終其一生再沒自稱姓鄭,而是叫朱森朱成功。
表示自己是國姓爺,就還是宗室封王,不算異姓王。
所以那些黑鄭成功後來有異心的,去看看南明史書,還有鄭成功那些家書,有沒有姓鄭的延平郡王。
“要不封地,不要在中原,找個偏遠之地封給他?”
楊嗣昌遲疑著開口道,大家一怔遲疑起來。
方岳貢皺眉道:“封地舊例要說勳貴來說是有,可那又不同啊。”
大家一聽明白他所說的是誰,雲南的沐家的確是公爵封地,但那是永鎮雲南,是守衛邊疆用的。
而且沐家封在那後,皇帝不是沒動過撤銷的念頭,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試過撤銷沐家封地,只是沒做到罷了。
朱元璋後來冊封幼子去雲南,就是為了取代沐家,可是他那幼子不爭氣,根本就是紈絝。
不僅無法掌控雲南軍隊,還把封地搞的烏煙瘴氣,差點激起民變,氣的老朱差點吐血。
後來朱棣也想撤銷,可他得位不正,不敢明目張膽派人去,只能試探幾次後,發現雲南軍民已經認同沐家的統治,只好作罷。
這種事其實最不好辦,要撤銷只能朱元璋時代撤,後續的帝皇想動手,大義上說不過去。
可在朱標沒死之前,朱元璋根本不會動沐家,沐英從小跟朱標一起長大,感情比親兄弟還親,打死他都不會背叛朱標。
而且朱標的性情世人皆知,仁厚寬宏,他怎麼可能同意自己父親撤番,因此老朱一直沒這想法,畢竟沐英也是他一手養大的。
可隨著朱標意外去世,老朱就必須為孫子謀劃了,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平和的過度,因此他把幼子冊封到雲南。
期望幼子在那豎立起皇室的聲望,可他哪想到,他那些兒子除了太子朱標外,沒一個省心的東西。
一計不成正想再生一計,恰好那時雲南發生叛亂,還有安南那邊也亂起來,那這時候動沐家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