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賺的地方,人流自然會密集,那無論是市場還是居住,都將需要大量的土地。
因此陳夏提出募款換土地,朱由校就看出這裡面有錢賺,眾臣們也看的出,只是大家不願意呀。
你陳夏一口氣拿出二百萬兩白銀,那大頭都被拿走了。
而且他們就算想出錢,可不敢啊。
一個個朝廷官員,一下子拿出鉅款,這後續的問題大了去了。
不說官員不能從商的事,就問你錢哪裡來的,一個個就得抓瞎。
陳夏的錢哪來的大家清楚,可他們自己的錢解釋不清啊。
可不出錢就得不到好處,他們當然反對了。
現在張世澤這一槓子插的,讓原本還不敢露白的勳貴們動了,這下文官當然坐不住了。
要是勳貴全體募款,他們連湯都喝不上了,現在哪還管其他的,反正這麼多人出錢,法不責眾嘛。
陳夏現在是目瞪口呆,原本還以為要向社會募款的,可吵著吵著,一下子滿朝文武願意出錢的數字就高達兩千多萬兩白銀。
問題是這還沒完呀,這才是京官,地方上那些大員現在還沒得到訊息,一旦此事傳到他們那,全天下的官員,那財力可是比這多出幾倍都不止。
那些督撫哪一個不是腰纏百萬的,安撫使,按察使這一類省級的官員,有幾個是窮的。
更別說州府這一級的得有多少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他們人多,一樣能籌集出鉅款來。
現在要發愁的不是錢不夠的事,而是錢太多地太少的問題了。
朱由校臉都綠了,不是怕的而是氣的,可還不能露出生氣的模樣。
他知道天底下貪官多於清官,可沒想到能多出到這地步,這些年自己勵精圖治,大明沒了亡國的顧慮,日子也好過多了。
原以為自己有聖君之資了,可今天被打臉了,還打的很痛。
但現在不是追究這事的時候,他知道此事要先解決,至少朝廷能夠減輕不少負擔。
同樣的,做大這塊區域,投資人賺了錢,朝廷同樣也賺錢,商貿一旦繁榮,商稅可是上繳戶部的。
“好了,此事由內閣商討後,推薦人員和橫山伯一起,確定募款的人數和金額……”
朱由校一錘定音後,宣佈散朝。
回到家的陳夏還在懵圈之中,自己今天干了多大的事啊,這一下就把大明朝眾生相給揭露出來了。
這些官員其中不乏平時以清流自詡的人,一個個標榜道德的,現在如聞到惡臭的蒼蠅一般,全都露出本來面目。
“利益動人心吶!”
哀嘆一聲,他抱著娜木鐘,去拱人家胸口了。
“阿夏,這其實是好事,你想想,這樣一來不僅咱們家不用出那麼多錢,還能讓大家看清那些人的嘴臉,不是好事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