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雖早到半日功夫,但他是從新淦北邊十里渡江南下,比劉猛多走了十里,又修建簡單阻擊陣地,並沒有太多休息的時間。劉猛不擔心被孫策來個“以逸待勞”,因為孫策算不上逸,劉猛輕裝趕路,也算不上勞。
孫策臉色堅毅,對諸將道:“我軍採納公瑾之計,將劉猛調出新淦,如今以逸待勞,居高臨下,是得地利也。然劉軍勇銳,諸君可有信心將其擊敗?”
程普輕蔑地道:“劉猛無名小卒,不過是因與劉備為鄉里,得授重任。典韋、許褚皆鄉里輕俠,領兵作戰,非其所長!若各以百人爭鬥,彼輩還可賈其小勇。今乃萬軍大戰,彼輩無所用武,必敗!”
程普性情穩重,有長者之風,如今故作輕蔑自負之語,乃是為激勵諸將。
解煩部左都督祖郎厲聲道:“程公所言是極!劉備之摧鋒、陷陣號為精銳,其實戰績平平。至於橫野,更曾慘敗於弘農。我軍精兵兩萬,破之易如反掌。郎請為先鋒!”
孫策軍合計一萬六千多人,兩萬乃是虛指。
孫策直領解煩部、帳下兵、繞帳兵,本有一萬兩千人,與牽招作戰,互有死傷,又留了孫河率領解煩右部在北線遲滯牽招,孫策手中現直領六千多人。
程普黃蓋韓當宋謙四將,各有兵兩千人。
周瑜、張紘、呂範等有兵兩千餘人。入豫章後,周瑜負責水軍。悄然南下,水軍主力就留在了豫章北部,與魯肅勉強相抗。周瑜所帶部曲不過千餘人。
孫策軍中,程黃韓宋所領的原孫堅老兵最為精銳,但只有千餘。這千餘老兵被孫策分走一半。幾經擴充,軍隊數量上來了,同等數量士兵的戰鬥力卻大幅度下降。
別看孫策橫行豫章,破上繚、殺宗賊,所向無敵,但面對牽招時就十分吃力。牽招軍也是兩萬人,面對孫策兩萬多兵卻能稍占上風。假以時日,牽招攻至南昌,應該沒有懸念。
單憑硬實力,孫策軍顯然不是劉猛的對手。
在周瑜調動下,劉猛用於決戰之兵少了三分之一,只有萬餘人。計謀可以說是奏效了。
孫策、周瑜已經將能做的全部做了,剩下的也只有交給天意了。
黃蓋、韓當、宋謙、徐逸、韓晏等也都踴躍求戰,戰意高昂。
孫策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道:“有諸君相助,何愁不能破敵!”
孫策堅信自己能夠取得勝利。去年深入豫州,連戰皆勝,最後雖為趙雲所破,那是因為缺乏騎兵所致。如今劉猛並無騎兵,大家都是步兵作戰,江東兒郎又怕誰人?當年項王起於會稽,所向無敵,足以證明江東戰士之勇銳。
孫策以祖郎為先鋒,程普、韓當為兩翼,孫策自己率徐逸、韓晏繼以祖郎之後,再後便是黃蓋、宋謙。周瑜與呂範、張紘等在黃蓋軍中,負責指揮整個戰局,可根據情況派出黃蓋、宋謙進行支援或突擊。
在作戰部署下達之前,張紘私下勸諫孫策不要太靠前,應在後指揮。
孫策對他道:“我非不惜身,然戰機稍縱即逝,我抵前觀察,方可捕捉戰機,及時發動攻擊。且若我不向前作戰,諸將士誰肯賣命?子綱勿憂,我前方尚有祖郎,敵兵想要靠近我,亦非易事。”
張紘仍舊不放心,又叮囑徐逸、韓晏務必要保護孫策,不得讓其衝鋒陷陣。
徐逸、韓晏皆道:“敵兵要想傷到將軍,須從我等屍體上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