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婁圭之言,張濟、張繡面面相覷,良久不出一聲。
婁圭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二位被漢主所逼,放棄弘農,狼狽來此,寄人籬下,不亦悽惶乎?
只要擊破左、於二軍,就能北收豫州,西奪河南、弘農。
屆時二位可據弘農,興霸取汝潁,我得河南,三地連成一片,首尾相應,漢主有袁紹大軍壓境,豈能奈何我等。
此天賜之機也!”
張濟猶豫難決。
張繡怦然心動,對張濟道:“叔父,婁君之計是也。我等合兵近萬人,若能趁左煌、于禁不妨之時,發起突襲,各個擊破,大事未必不能成也。”
張濟嘆息道:“漢主有王霸之略,其下猛將無數。牽招現在揚州,去此不遠,萬一率大軍前來,我等危矣!雖有袁紹,遠水難解近渴。”
張繡不以為然:“揚州距此千里,何謂不遠?即使前來,也已時過境遷,且我聽說豫章孫策,頗有才略,有他牽制,牽招未必能輕易脫身。且,欲成大事,豈有不冒險者!”
良久,張濟才嘆道:“既然汝堅主可行,那便從汝。成則興家,敗則亡身,皆由汝意。”
遂定計。
**********
茫茫群山之中,正有一支軍隊在艱苦行進。
隊伍中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抱怨道:“這麼行進,何時是個盡頭?為何不沿大路走?”
旁邊士兵都悶頭趕路,無人答他。
高大漢子對旁邊一將道:“我等在江夏境內大步前進有何不可?黃祖殺孫策之父孫堅,孫策與之仇深似海。黃祖即便覺察我軍動靜,想必也不會通知孫策。我軍何需如此掩蓋行跡?子廉,汝來說說”
那“子廉”將軍大鬍子、羅圈腿,憨厚地笑笑:“此乃軍謀總部安排,必有用意。我等照做即可。”
那高大漢子冷哼一聲:“奉孝成了親,膽子反倒小了。說什麼擔心黃祖、劉表起了歹心,以我軍之實力,天下誰是敵手?元代、公苗,汝等怎麼看?”
董襲董元代和賀齊賀公苗對視一眼,笑道:“飛將軍騎射無雙,自然無懼敵人。但完成任務乃是首要,不節外生枝也屬正理。”
那高大漢子嘆氣道:“方天戟雖在,赤菟馬卻不能相隨,讓我實力下降不少。堂堂國丈,反倒與汝等一起步行,悲夫!”說是悲哀,語氣中卻充滿自負。
不消說,此人正是呂布。那“子廉”將軍乃是曹洪。
劉備之子劉裕與呂布之女呂玲綺定有婚約,劉備不願意違反。
投降劉備後,他仍任奮威將軍,但無所統御,被劉備帶在左右,相當於一個劍客、打手。劉備答應過呂布,將來時機成熟,必然讓他統兵。呂布一直期待著,但機會遲遲不至。
然後就等到了劉備稱帝。
呂布被封為建威將軍。建威與奮威一字之差,劉備專門向呂布解釋,光武帳下建威大將軍耿弇“平郡四十六,破城三百,未嘗挫折”,期許呂布也能建此威名。
果然,這次劉猛率軍大迂迴,劉猛為主將,呂布被任命為副將,雖不是獨領一軍,也算開始重用了。
劉猛粗中有細,安排呂布任先鋒,許褚為副先鋒,領兵千人,專門負責陷陣突襲,其隊中也集合了諸多猛將,如曹洪、董襲、賀齊等。
許褚“謹慎奉法,質重少言”,武力強橫與呂布相差無幾,有他鎮著,呂布雖然桀驁,也只能動動嘴皮子,不敢違反軍令和節度。
大軍在山路快速進軍,非只一日,到了長江邊。橫江將軍魯肅將大軍用船運送過江,併為之補充了糧食、武器等。
劉猛、典韋、呂布、許褚等沿著豫章與長沙的邊境南下,又消失在群山之中。
目標是長沙郡醴陵縣,然後東下豫章郡之宜春,奔襲新淦,斷了孫策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