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龍猶豫片刻,還是借予劉偕一條船,並贈送百餘水兵。
劉偕紅著眼睛向鄧龍深深一禮,振衣上船,順江而東,不再回頭。
劉偕抱著劉勳可以逃脫的萬一希望,欲走水路奔皖縣。剛入彭蠡澤,船還沒出澤重新入河道,就見東方帆影如雲,無數大船開了過來。
船上高掛旗幟,最大的一面大纛上繡著張牙舞爪的金龍和巨大的“漢”字,還有上書“橫江”、“魯”等字樣的將旗。
正是魯肅的橫江軍。
左右勸劉偕掉頭回轉。
劉偕慘然一笑:“看來傳聞是真,廬江果然陷落,我兄恐怕已落敵人之手。我曾有言,必返。如今又豈能捨兄而逃?”
命直向敵船前進。
橫江軍見一船兇狠而來,滿懷惡意,當即排出戰鬥隊形。
劉偕被俘,押至魯肅面前。
魯肅命人釋劉偕之縛,執其手道:“子行,令兄現已投大司馬。君來何遲?”
魯肅與劉勳、劉偕都是舊識。
袁術入揚州,劉勳乃袁術故吏,攜弟劉偕及宗族部曲數百人投之,住壽春。魯肅是下邳國東城人,東城有點像是下邳國的飛地,到下邳城的距離是到壽春距離的數倍。
魯肅因此常至九江尋朋訪友,交接英雄,先認識了劉偕,後認識的劉勳。
劉偕比魯肅略大幾歲,算是同齡人。兩人雖算不得特別投契,也算是好友。劉勳大了十幾歲,與魯肅就沒那麼親近。
後魯肅北投劉備,一去數年。
如今魯肅再次進入揚州,已是統領數千水師的大將。而劉勳、劉偕卻成了階下之囚。
劉偕臉色難看,對魯肅怒道:“我落君手,有死而已,何必相辱!”
魯肅笑道:“子行兄卻是不知,令兄並非戰敗被擒,乃是主動開城,自然乃座上之賓。”將事情經過娓娓道來。
其實並不複雜。
劉勳雖然文韜武略並非一流,但也不是那種顢頇無能、昏庸糊塗之輩總可以稱得上中人之材。他送走劉偕後,很快發現皖城內暗流洶湧。
不僅僅是周昫,還有數名郡中大吏也有異動。
劉勳判斷,或許不等牽招大軍攻城,這幫傢伙就可能綁了自己,獻城投降。
劉勳將自己關在房中整整一日,反覆思索推演,最後都是同一個結論:自己不可能等到劉偕借兵回來,皖城不可能守過十天。
若趁著牽招尚未徹底圍城,或許能突圍而走,但只能是單騎獨身,妻子兒女,財物寶貨,皆須放棄。
若果有去處,比如說江夏是袁術在主政,自己率領數百親信投奔,未嘗不可以再建基業。
現在還能去往哪裡?
投黃祖,也不過是寄人籬下,行動不得自由。
既如此,何不索性投了劉備?
人皆雲劉備豁達大度,仁厚寬宏。若果如此,自己不但能保家,或許也能在劉備處建功立業。
想到這裡,劉勳大吼一聲,推門而出,叫來親信,命其親自送信給城外。
得到牽招回信後,劉勳立即召集麾下將領、郡中綱紀,挑明自己與牽招溝通,欲舉郡歸服之意。
眾人愕然。
劉勳問道:“可有異議?”
眾人面面相覷,皆道:“唯將軍之命是從!”
退下後,周昫等對劉勳暗自咒罵不休。到手的功勞就這麼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