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部書籍同樣是中醫的核心典籍,不過除了它們的學術價值之外,最令考古學家們在意的其實是.《傷寒論》原本中的序。”
王通眨了眨眼:
“《傷寒論》的序?”
朱祁鎮深吸了一口氣:
“沒錯,《傷寒論》的序。”
“根據現有的資料考證,傷寒論的序和金匱要略的第一章都是後人加上去的,有人說是王叔,還有人認為是孫思邈,具體答案無從考證。”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後世流傳的都是宋刻本,與張仲景之間隔了大概有八百餘年。”
“在《永樂大典》之中,我們發現了《傷寒論》的一冊原本——注意,是獨立在《永樂大典》外的張仲景原本。”
“這冊《傷寒論》的序言與宋刻本無異,但很奇怪的一點是”
說到這裡。
朱祁鎮沉默了幾秒鐘,方才繼續開口:
“我們序言結尾的部分,見到了一個類似安踏的圖示。”
王通and張瑩:
“????”
WTF?
我們聽到了啥?
張仲景手書的《傷寒論》的序言上,出現了安踏的圖示?
看著一臉【安踏給了你多少錢】的王通,朱祁鎮繼續一揮手,掌中便又出現了一冊數字古籍。
不過與之前的《永樂大典》不同,這冊古籍在尺寸上明顯要小一點兒,厚度則要更高一些。
並且這冊古籍在封面上沒有任何文字,等到朱祁鎮翻開到了第一頁,才有三個大字躍然而出:
《傷寒論》。
接著朱祁鎮將其翻到了序言所在的頁面,將它遞到了張瑩與王通二人面前,王通連忙伸過脖子看了起來:
“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
“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
數字典籍上將《傷寒論》的繁體字同步翻譯成了簡體,因此張瑩王通閱讀起來倒是沒什麼障礙。
半分鐘後,閱讀完《傷寒論》序言的王通語氣驟然拔高了幾分:
“欸?這裡真有個安踏圖示啊.”
正如王通所說。
只見序言的最後一塊區域上,赫然正印著一個王通無比熟悉的安踏圖示!
隨後王通與張瑩對視了一眼,有些遲疑的開口問道:
“朱先生,這冊古籍.真的是張仲景親手所寫的原本嗎?”
朱祁鎮沉沉點了點頭:
“沒錯。”
作為華夏最頂尖的考古研究機構,國博自然不可能會犯王通所想的那類錯誤。
嘉靖皇帝是個知名的典籍收集狂人,生前就收攏了大量的文獻孤本,因此在《永樂大典》存放的金絲楠木箱子裡,翁同等人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古籍的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