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秒後。
瞭望手將引數報給了火控員,火控員按照這些資料調轉好了足夠角度。
過了十二秒。
咔咔咔.....
鮁魚號潛艇的發射口開啟,根附著在右側的通氣管中向魚雷後方注入壓縮空氣。
緊接著。
咻——
壓縮空氣將魚雷推出發射管,四枚魚雷高速從潛艇中竄了出去。
為了保證命中率,這四枚魚雷之間還存在了五秒鐘的發射差。
剎那之間。
四條水紋出現在了海面上,並且急速奔向了王安憶。
「漂亮!」
見此情形。
指揮艙內的漢普里一手握著望遠鏡,另一手用力在空氣裡揮了兩拳:
「該死的華夏人,這次看你怎麼躲得掉!」
漢普里臉上的表情帶著些許自己都沒察覺到的猙獰與惡毒,同時還有一丟丟的輕鬆與期待。
在魚雷發射之前,他生怕鮁魚號的潛望鏡也會被華夏人的不知名手段擊碎,但如今看來華夏人的能力終究也是有限的。
他們可以創造一次兩次的奇蹟,但絕對做不到次次如此。
眼下四枚魚雷順利發射,他真不知道華夏那邊還有什麼手段可以挽救王安憶的生命。
因為.....
鮁魚號搭載的魚雷雖然不多,但可都是海對面特有的聲自導魚雷呢.....
眾所周知。
在眼下這個時期,各國使用的魚雷基本上都是直航魚雷。
直航魚雷顧名思義,就是沿著直線航行,不能制導的魚雷。
它們基本上都是從魚雷發射管出去就直奔目標,魚雷的航跡就是從魚雷發射管到目標的延長線,沒有現在的後世魚雷所具備的機動轉向、目標搜尋、轉換目標和迴轉攻擊等作戰能力。
不論是霓虹的「威力巨大之93酸素魚雷」,德意志的磁感應引信電動魚雷,還是海對面早期坑爹的K13\/14魚雷都是如此。
因而為提高命中率,各國海軍普遍採用齊射攻擊戰術。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早在二戰時期,海對面就掌握了一種聲自導魚雷技術,也就是赫赫有名的K24魚雷。
這種魚雷的導航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由安裝在魚雷中部的4個uandSyste,也就是機械式擺錘控制系統。
所謂hydrophone其實就是一種專門在水中探測超聲波的麥克風,4個呈環狀佈置在魚雷中部,360度監聽水中的超聲波。
當一個物體發出超聲波時,正常情況會導致4個hydrophone接收到不同強度的超聲波。
而只有當物***於魚雷正前方時,接收到的訊號強度才會相同,因為此時聲源距4個hydrophone的距離相等。
所以根據這個特性,只要讓魚雷向4個hydrophone訊號強度相同的方向行駛就行——時真空管處理陣列就開始發揮作用了(那時別說積體電路了,連電晶體都還沒有,所以只能用真空管)。
它識別檢測hydrophone訊號,
將訊號獲取並處理,然後將結果輸出到幾組電磁鐵上,這幾組電磁鐵連線著上面提到的擺錘控制系統。
三者互相結合,就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導航。
換而言之.....
這種魚雷要麼就是在發射之前對它產生限制,比如說擊毀聲吶或者潛望鏡,再或者乾脆就轟沉潛艇,要麼就只能看著它呲溜呲溜的衝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