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雲見狀又提醒了一句:
“有功同志,你別忘了,咱們現在距離原子彈爆炸還有八個月時間呢”
“八個月”
這一次,王有功先是重複了一遍徐雲所說的時間,旋即瞳孔驟縮!
過了片刻。
王有功帶著有些急促的呼吸頻率,激動的看向了徐雲:
“徐雲同志,你是說組織上準備用這八個月的時間,加速生產和普及電視機?”
“沒錯。”
徐雲點了點頭,補充了一句:
“準確來說,是針對有條件的公社和鄉鎮進行定點的電視推送,費用由國家承擔。”
說罷。
徐雲的臉上亦是閃過了一絲激動。
實話實說。
在眼下這個時代,想要商業化在鄉鎮的普及電視機是不可能的,因為國內欠缺足夠的商業以及工業條件。
要知道。
這年頭很多地方連電都沒通呢
但另一方面。
商業化的角度雖然行不通,但配給化的方案還是具備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是電視機的產量。
早先提及過。
如今國內電視機的年產量是13萬臺左右,保有量在五十萬上下。
說來也巧。
上輩子徐雲在寫的時候也寫過類似的資料,然後有個人便拿著一張華南理工官網的截圖來抬槓了,說當時的年產量只有2000臺.
這裡要搞清楚一件事兒,那就是積體電路電視和電晶體電視、電子管電視是不同的概念。
華南理工那張資料上記錄的是電晶體電視和積體電路電視的產量,而且是寸單片的積體電路電視。
這些積體電路的來源是毛熊,和真正的國內電視產量是兩碼事兒。
包括後來哈市、魔都成立地方性電視臺的時候從毛熊那邊進口了200多臺電視,這些實際上也是寸單片的積體電路電視。
津門無線電廠在很長時間內都只能生產電子管電視,當時的年產量還上過了工人日報進行表彰。
後來徐雲還主動給了正確資料的參考來源,結果沒想到那人就莫名其妙就破防了,徐雲黑粉喜+1
還是那句話。
現在有很多資料是開放式的,可能你百度一下順手一截就能搞定,但去‘糾正’別人的時候好歹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吧?
概念都分不清就吃了槍藥似的胡亂槓一通,解釋了以後自己感覺沒面子就破防了,這特喵的讓被槓的人找誰說理去.
更別說這年頭的產量有13萬臺,其實並不能代表每年都會增加13萬的使用者。
這裡的產量有相當部分會用於使用者的迭代和維修更換——尤其是後者,這年頭電視的故障率其實是很高的。
另外扣除掉體制內領導配給、部隊配給後,流通到社會上的就更少了。
在徐雲穿越來的2023年,電視機的年產量甚至達到了1.96億臺,差四百萬就破2億了——這可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但你能說全國每年增加兩億個電視使用者?
還是那句話。
華夏的人口基數在全球都數一數二,很多你覺得誇張甚至反認知的資料,在這種人口的加持下其實是完全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