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島上沒有居民居住,只有一些用來躲避颱風暴雨的小棚子,甚至不需要準備人員撤離的方案,只要做一些經濟方面的補償就行了。
隨後那位最早出聲的老專家又看了看地圖,眼中的疑惑更重了:
“奇怪.怎麼感覺這座島的樣子有點熟悉呢.東西較長,南部較窄.”
驀然。
老專家忽然意識到了什麼,轉頭看向了李覺:
“廠長,剛才你說這座島的面積有多大?”
李覺朝他露出了一排潔白的牙齒:
“3.97平方公里。”
老專家頓時瞳孔一縮。
難怪.
難怪他會感覺有些熟悉.
東西較長,南部較窄,看起來有些類似一顆腰果,再加上這個島嶼面積.
這座島的樣貌赫然便與更靠外的釣魚島有幾分相像嘛!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
釣魚島的外形同樣也是如此,面積應該也就四平方公里上下。
如今的釣魚島還在海對面的手裡,但華夏無時無刻不在想要奪回這座本屬於自己的海島。
實話實說。
如果光看島嶼面積,釣魚島在國內的島嶼中其實不怎麼排得上號。
釣魚島的面積不過只有3.91平方公里,別說瓊海島和寶島了,即便是在舟山列島中都排不進前二十。
但另一方面,它的政治地位卻很重要。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釣魚島是東海的一座孤島,它因其豐富的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高度重視。
但事實上,真正的釣魚島並不是一座孤島。
根據官方定義,它由整個群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位於華夏大陸、寶島和霓虹之間,共有72個小島。
至於公眾在新聞報道中看到的島嶼圖片以及老專家所說的釣魚島,實際上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為了提高認識、增強認知,媒體普遍將其稱為“釣魚島”,民間也有“釣魚臺”、“釣魚山”等綽號。
釣魚島的具體位置在北緯25度至東經123度之間,是我國東部沿海的重要屏障。
在我國古代。
不僅漁民經常到釣魚島捕魚、生活,朝廷也經常派兵駐紮在這裡。
長期以來,這裡都是華夏領土的一部分。
中原王朝對釣魚島的控制正式開始於南宋,1171年,朝廷任命海軍將領王大猷鎮守福州,督軍作戰。
由於當時的東南沿海經常遭到所謂“蠻夷”的入侵,為了保衛敵人遠離國家邊境,王大猷便派遣了大量計程車兵駐守在周圍的島嶼上。
當時的駐軍重點是金門島、澎湖列島和臺寶島,而釣魚島是當時海軍部隊最遠的駐地。
明朝建立後,釣魚島完全由朝廷控制。
洪武年間,琉球成為明朝的藩屬國,每年都派使臣來朝拜,釣魚島便是明朝軍隊和外交官訪問琉球的必經之地。
不過在1894年,清政府北洋水師被徹底摧毀後,對海域的控制權徹底喪失。
此時,霓虹佔領了寶島、釣魚島等華夏海域,進行了大概半個世紀的統治。
抗戰結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