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李覺話音剛落,臺下便驟然爆發出了一陣議論聲:
“廠長?您說的改組是什麼意思?”
“改組重建?老王,你訊息靈通,之前聽說過這事兒嗎?”
“我不到啊.”
現場在數秒鐘內便變得紛紛擾擾,不過大多數參會者雖然面帶茫然,但卻並無多少憂慮。
畢竟組織上的決策能力大家都很清楚,不可能把某些真在緊要關頭的任務突然腰斬或者轉手他人,這裡的改組重建針對的多半是某個特定群體。
有些思維比較活絡的專家,此時更是已然露出了些許思色,隱隱猜到了什麼。
隨後在眾人的注視下,李覺很快繼續開口了:
“各位同志,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我們正式完成了原子彈的相關設計工作。”
“當時我們也將基地的整體重心,從理論推導過渡到了武器研發的應用階段。”
“我們成立了多個生產專案組,比如說中子點火源、燃料層球碎片等等,每組也都有對應的負責人。”
李覺在說話的時候,臺下有很多專家下意識跟著點起了頭。
李覺所說的事兒,算是221基地成立至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當時陸光達等人完成了原子彈理論設計,大於又帶著掛件徐雲搞出了于敏構型,因此組織上便決定將基地重新從理論轉向研發。
為此組織上還設立了多個核心專案組,並且找了對應的大佬帶隊進行研發。
其中原子彈方面有七個:
鈹/釙中子源,也就是點火中子源,負責人王方定。
蜂窩紙板隔件——也就是隔空層,為爆轟後壓縮鈾燃料臨界塌縮提供空間,負責人化名吳克的吳學藺。
U235燃料層球碎片,負責人是未來的知名女院士王承書。
釙保護層,負責人馮吉。
炸藥爆轟驅動機構,也就是所謂的平面波發生器,負責人錢五師(現陸光達)。
最後是自由中子發生層以及中子反射層,負責人吳自良。
氫彈方面可以公開的有兩個:
軟X射線壓縮次級的構造,負責人王大珩。
氫球的製備,負責人雷安。
剩下的則是清一色的嗶嗶嗶嗶——
在報完對應的專案和人員後,李覺又說道:
“當時組織上雖然成立了應用研發小組,但對於原先理論組成員們的安置卻並沒有最終定論。”
“有部分理論組成員繼續著相關衍生理論研究,有部分去應用小組做起了協作工作。”
“另一些則調動到了中子彈理論小組幫忙,還有一些人類似徐顧問一樣幾個專案到處跑”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我們剛上馬研發專案,對於整個專案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信心有些不足。”
“不過如今我們的應用研發已經步入了正軌,那麼換而言之.”
“也該給那些原本理論組的同志們,一個具體、穩定的名分了。”
說罷。
李覺環視了現場一圈,最後又將目光放到了徐雲身上:
“根據徐雲顧問的建議,今天這場會議過後,咱們基地將會迎來落成至今最強大的完全態,所以組織上採納了徐雲顧問的提議,最終將這個改組重建專案命名為.”
“221基地補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