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許鹿希笑了笑,指著一旁的李覺說道:
“這是基地添的彩頭,每五百個餃子裡會有一個塞了硬幣,這些硬幣都已經消過了毒還被做了記號。”
“吃到餃子的人不但代表著運氣好,還能拿著硬幣去審計處換二兩牛肉或者一張布票,算是個年夜飯的福利吧。”
楊開渠這才瞭然:
“原來是這樣”
早先提及過。
按照組織上的預計,年夜飯人均大概能吃四十個左右的餃子——可能有的體力工種吃的多點,文職人員和女性小孩吃的少點兒,總之平均起來大概四十左右。
算上有些人可能會偷偷藏起來帶回家的量,十個人的一張桌子消耗的餃子數大概也就五百上下。
換而言之。
大概每一張桌子裡,就會有一個幸運兒可以中獎。
這次基地一共開了一千七百多張桌子,理論上的“獎池”大概三百多斤吧。
在餃子裡夾銅錢的做法自古便有,不過能有魄力設立這麼高的獎池.
毫無疑問,這手筆必然出自某個七分熟。
接著楊開渠將這枚硬幣放到了餃子餡裡,捏住餃子皮兩端,靠攏後很具手法的一壓,一個餃子就做好了。
隨後徐雲、李覺、袁國糧、周開達以及喬彩虹和徐雲的警衛員牟方東都上手各自包了幾個餃子,其中有的有加硬幣,有的則是純肉餡兒。
同時徐雲包的餃子要比其他人的大一點兒,這屬於時代不同導致的差異,徐雲對此也沒啥辦法——糾正現場這幾個人的做法倒是簡單,但今天包餃子的何止這寥寥數人?
華夏有句古話叫做心病還需心藥醫,這種“窮病”的最好治療方式就是讓國家富強起來,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一眾人有說有笑的包著餃子,現場的年味兒也愈發濃郁了起來。
半天的時間一轉而逝。
七個小時後。
在天色將晚之際,兩萬多個餃子已經整齊的擺放到了場地一角。
天色已暗,冬季大西北的寒涼便體現了出來。
於是李覺很果斷的一揮手,對助理周材說道:
“小周,通知一下副業隊的同志,把棚子都拉起來吧。”
“另外再去聯絡站臺那邊,可以出動通勤火車去生活區接職工和家屬們了,秩序一定要維持好,千萬不能出亂子!”
周材頓時表情一肅:
“明白!”
雖然整個基地的小兩萬職工們都經過了嚴格的政審,忠誠和覺悟方面毋庸置疑,但這個人數在通訊手段相對沒那麼成熟的六十年代,調動起來還是有一定風險或者說隱患存在的。
比如說萬一有人趕得太急讓自己或者周圍的人摔了跤,後邊的人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繼續前進,就很可能發生踩踏事故。
再比如一些家屬.特別是那種未成年但又沒法抱著的半大孩子,也很可能因為擁擠而發生走失。
所以整個職工們的入場順序必須要得到嚴格的控制,這對於組織者的能力其實是個不小的考驗。
甚至可以這樣說。
這次年夜飯的陣勢,是221基地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員調動——基地落成的時候可沒有【三清】專案的這幾千號新生力量加入。
好在李覺雖然在科研知識上略有欠缺,但作為一名從戰場上走下來的宿將,排程這塊可謂是他的專場。
在各方的配合下。
基地的通勤火車嗚哧嗚哧的叫了起來,歡快的載著一列列基地職工,駛向了預設的各個會場。
此時此刻,整個211基地內都是歡聲笑語在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