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經典的相對論中,引力就是時空的彎曲,不需要引力子來傳遞。
廣相也是迄今為止描述引力最成功的引力理論,沒有之一。
但是在廣相之外,另一部分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以基本粒子為研究物件的標準模型也發展了起來,並且是近代以來改變人類生活最大的基礎理論。
引力子在標準模型中是容許存在的,並且數學上已經證明了廣相和標準模型不相容。
所以這兩個理論中至少有一個是錯的,或者是不完備的。
當然了。
以上這幾句話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實際上涉及到了度規的範疇:
時空彎曲在數學上由時空的幾何被一個非平直的度規gw描述,引力效應直接由這個度規決定。
度規這個東西相當於一個張量場,從場論的角度就可以把這個張量場視為引力場——這就是引力=時空彎曲的含義。
而在量子力學中。
考慮引力場也是有量子效應的,那麼度規裡面就會存在量子擾動,擾動不太強的情況下可以把度規視為一個經典背景+背景上的擾動。
這個擾動也是個張量場,用量子場論的方法可以給它做量子化。
然後就和其他量子場一樣,量子化之後能量動量取值分離的那個作為激發態的東西就是引力子。
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理解。
而引力子一旦被發現
那樂子可就大了。
“.”
隨後黃昆深吸了一口氣,表情鄭重的對楊振寧問道:
“老楊,你對這個推論的把握有多大?具體是怎麼發現它的存在的?”
“把握啊”
楊振寧抬起眼皮將視線從李政道身上一掠,斟酌著說道:
“比起暗物質的存在,引力子的把握肯定沒有那麼高,要不然我也不會把數字寫在括號裡頭了。”
“還有就是我的推導主要基於這個元強子模型的數學層面,物理方面是否能找到就得另當別論。”
聽聞此言。
李政道也不動聲色的點了點頭。
雖然他和楊振寧矛盾重重,但這個說法他還是認可的。
畢竟他和楊振寧又不是對撞機成精,啥實驗都不做就能在物理現象上發現新粒子,他們的能力再強,也只能在數學上做出一些推導罷了。
也就是.
在微擾空間的框架內,將引力重整.或者說量子化。
隨後楊振寧重新拿起筆,又將論文翻到了其中某一頁,說道:
“目前理論物理界對引力量子化最大的爭議或者說難題和困惑,主要在於為什麼在低能下,描述引力相互作用的運算元是irrelevant的。”
黃昆嗯了一聲,這也是他的疑問。
此時的楊振寧剛從海對面回國,說話習慣還沒完全轉換過來,因此在提及某些專業術語的時候不可避免的還是會有英文表述。
這種做法和後世那種說兩句就來一個“這不夠fashion”的假洋鬼子屬於兩種情況,屬於必然要適應調節的一個問題。
irrelevant運算元指的便是無關運算元,根據重整化群的定義,在相應的低能標與自然截斷相差很大的時候, irrelevant運算元應該趨於消失才對。
隨後楊振寧笑了笑,對黃昆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