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
聽到楊振寧口中說出的這個詞。
黃昆頓時神色一怔。
過了小半分鐘,他才擰著眉頭說道:
“老楊,你說的暗物質.是不是當年弗裡茨·茲威基提出來的那個概念?”
楊振寧聞言點了點頭:
“沒錯。”
黃昆聞言,臉上的遲疑之色愈發濃郁了。
暗物質。
這是一個如今比較冷門的概念。
暗物質觀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當時弗裡茨·茲威基根據光譜紅移效應的測量結果,利用位力定理計算了后髮座星系團的動力學質量。
結果他發現計算得到的動力學質量要遠大於星系團因恆星發光而推算出的光度質量,因此他認為星系團中有大量不發光的物質沒有被觀測到。
後來弗裡茨·茲威基對室女座超星系團也進行了研究,發現結果同樣如此。
於是他便提出了一個想法:
宇宙總質能中,只有很少的部分屬於可見物質。
也就是我們看得見的星系、星雲塵埃、恆星、行星等等,剩下的都是看不見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
暗物質。
這類物質不帶電,不參與任何物質作用,只和引力發生關係。
不過過去的很長時間裡科學家對物質的微觀性質瞭解甚少,且對光度質量的推算存疑,因此沒有太重視弗裡茨·茲威基的結論。
暗物質的概念有點類似菜市場最邊緣賣姜蒜的小攤,顧客吧不至於沒有,但和那些賣蔬菜魚肉的大攤位相比就顯得很冷清了,只能勉勉強強混個溫飽。
結果沒想到的是.
此時楊振寧和李政道所推匯出的第62顆基本粒子,居然會是暗物質?
“等等,不對啊。”
接著黃昆很快想到了什麼,對楊振寧問道:
“老楊,如果我記憶沒出錯的話,暗物質學派所堅持的暗物質特性,和元強子模型應該是存在一些差別的吧?”
“也就是暗物質如果真的存在,理論上也應該在模型之外才是。”
如今暗物質學派的領頭人叫做肯特·福特,也就是後來透過計算仙女星系星系旋轉曲線徹底實錘暗物質存在的那位大佬。
他透過溫度漲落的球諧函式展開推導了一些暗物質特性,比如說暗物質要不帶色荷、保有足夠大的丰度、並且為非相對論性.也就是質量遠大於動能。
這些特性表明它的主要組分不可能是標準模型中的任何一種粒子,也不可能是恆星坍縮形成的黑洞,也就是模型之外的某種粒子。
換而言之.
即便暗物質真的存在,也不應該是第62顆基本粒子。
面對黃昆的疑問,楊振寧卻笑了笑:
“那可不一定,雖然肯特·福特在暗物質方面研究的很深入,但具體粒子的特性他還是有可能出錯的。”
“對了,老黃,你有紙筆嗎?”
黃昆聞言連忙點了點頭,提著手中的公文包晃了晃:
“有,我剛在二層的會議艙和林老師聊了些半導體的內容呢,包裡有紙也有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