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些職工還是廠領導的親屬,回家的時候都還在唸叨這事兒呢。
據說現場還有不少人事先不認識,卻依舊聊的很開心,甚至還有一些男女青工藉此機會拓展了交際圈——至於最後能不能成就看天意了。
因此從單純的勝負角度來說,徐雲這次顯然是個贏家。
當然了。
徐雲並沒有因為這樣的“勝利”而太過失態,畢竟換位思考一下,這些領導的心理還是很好理解的。
好比後世你的課題組裡突然空降了一個顧問,科研方面靠著個人能力征服了大家,但後來他忽然開始對飲水機啊、桌椅板凳啦還有外賣之類的事兒也開始提起了意見,而且某些意見看起來還意義不明,那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質疑的。
於是徐雲輕咳了一聲,很識趣的主動換了個話題:
“廠長,這次咱們基地的牛羊出了多少斤肉?夠包餃子嗎?”
聽到徐雲問及肉量,李覺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有些複雜了起來,只見他從桌上拿起了報告抖了幾下,說到:
“夠了夠了,肉量比咱們預期的還多出了不少呢。”
“根據各個現場的統計匯總,這次咱們屠宰的五十頭牛一共出了兩萬多斤的肉——不帶骨的那種。”
“七十多隻羊出了三千七百多斤,比咱們預期的多出了一大截,早知道我就留點兒牛羊做種了”
說到最後。
李覺的語氣中忍不住帶上了些許心疼。
早先提及過。
按照徐雲當初的想法,基地年夜飯採用的是可勁兒造的不限量模式,職工們能吃多少就給多少。
可這樣一來呢,每個人的肉類配額就要從原定的5兩直接提高到1.5斤左右,也就是人均提高一斤。
整個基地一萬七千多位職工,就要額外多出一萬七千多斤的肉。
所以基地方面也是按照這個數字進行的籌備。
在李覺等人想來。
組織上送來的這些牛羊應該大差不差,數字比原先基地報上去的多了一兩頭,最終大概能多出個千八百斤吧,這部分就當給大家加餐了。
然而這些在軍事、科研方面造詣極深的大佬們,卻在思考的時候忽略了一個屠宰行業的重要引數:
淨肉率。
這個概念的計算方式為(牛胴體重-牛骨重)÷牛活重×100%,牛胴體重是指牛屠宰前的活重除去牛頭、內臟、牛血、牛皮和腕關節以下的蹄肢剩餘的重量,也就是帶骨的牛肉。
這個概念說白了,就是牛身上出的純肉佔活牛的百分比。
在徐雲穿越來的後世。
由於飼料充足以及養殖技術發達的原因,大多數品種牛的淨肉率都可以達到50%左右。
在毛熊和棒子那邊甚至還有一種叫做西門塔爾牛的肉牛,淨肉率甚至能突破55%。
別小看了這區區5%,一頭牛按照1000斤的體重計算,5%就是整整50斤呢。
而眼下這個時期卻不一樣。
兔子們一沒技術二沒飼料,大多數老黃牛淨肉率只有35%40%左右。
而且這個數字就跟後世招聘網上30006000的工資一樣,基本上只要看最少的那個就行了.
李覺他們用來計算的也是35%這個數字,這差不多都屬於很多人的刻板認知了——尤其是基地領導,因為過去幾次組織上送來的淨肉率差不多也是35%。
結果沒想的是。
根據如今匯總的情況來看,組織上送來的這些牛羊淨肉率居然高達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