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地的PCR技術,已經完全具備了這種定位的可能。
所以在袁國糧與周開達看來。
他們只要保證每一季的水稻穗頭在23萬個之間,就可以保證專案長期的持續下去。
因此專案組完全沒必要搞太大的陣勢——二三百畝的試驗田看起來很猛,但實際上沒啥意義,反倒可能浪費大量的人工成本。
與其把人力花在這種事情上,還不如讓大家去開墾條水渠或者種點其他作物呢。
侯光炯好歹也是如今華夏為數不多的學部委員之一,本身也沒啥學閥屬性,所以在聽到自家學生和袁國糧的想法後,他最終也同意了這個方案。
“至於我們專案的其他組員,人數大概在30人左右。”
接著袁國糧又和徐雲介紹起了其他一些資訊:
“另外農場周圍會有一個連的警衛力量長期駐守巡護,防止有敵特對我們的試驗田進行破壞。”
“經費方面上頭也給了很大的支援,每一季的預算大概有1000多塊錢吧,同時所有員工可以保證一週吃一餐肉。”
“至於PCR技術則要看到時候的進展了,畢竟現在離專案落地還有一定時間呢——冬天可不是下種的合適季節。”
聽到袁國糧提到的時間,徐雲便下意識接話道:
“袁老師,那你們什麼時候走?”
“年後吧。”
袁國糧笑了笑,臉上還帶著一絲對未來專案的期待:
“三季稻的第一季一般是農曆二月下旬下種,三月下旬移栽,六月上旬收,瓊海那邊頂多早個十天半個月罷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我和老周都會在基地裡過個春節,節後大概就要去瓊海實地進行具體的籌備了。”
徐雲這才點了點頭。
如果專案確實按袁國糧所說的進行配置,那麼這力度確實很大。
如今這個時期的職工月收入是25左右,按照後世進廠的平均工資大概在六千上下吧。
一千塊錢差不多就等於後世的24萬,一年三季大概70多萬。
這種經費對於以栽種為主的雜交水稻來說,可以算是非常充裕了。
至於所謂的PCR進展也不難理解,如今離春節還有兩個月呢,誰都說不準劉有成他們到時候能推進到什麼程度。
“對了。”
就在徐雲有些走神的時候,袁國糧似乎又想到了什麼,補充道:
“小徐,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你的影響,這次組織上也對我們專案起了個有些奇怪的名字呢。”
徐雲頓時一怔:
“啊?”
不過下一秒他便反應了過來,袁國糧說的是自己之前的誅仙劍、日更三萬、三清之類的命名呢。
於是他有些好奇的看向了袁國糧,問道:
“專案的名字叫什麼?”
袁國糧沉默了幾秒鐘,嘴裡吐出了兩個字:
“神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