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鐘不由對他問道:
「怎麼樣?我說的情況沒錯吧?」
高瘦男生默然點了點頭。
在他剛剛的嘗試過程中,確實出現了方鍾所說的情況。
也就是最開始的時候有明顯阻力,氣球越大反而越輕鬆了。
隨後他身邊的幾位男生也都先後嘗試了一番,都發現氣球在剛開始的吹入阻力要遠高於中後期。
而這顯然是個有悖常理的情況,因此現場這些知識青年立刻產生了討論的慾望。
「那個.....我有個猜測。」
這次舉手的是個未來大老,也就是徐雲此前認出的楊福家,一位將來很有名的原子能學家:
「會不會是氣球沒吹起來的時候壁層比較厚,相對較為緊湊,吹起來之後變薄變鬆弛了,所以越吹越容易呢?」
聽聞此言。
坐他對面的周紹平思索片刻,很快搖了搖頭:
「老楊,你這個解釋太生活化了,離物理本質有很遠的距離。」
「我認為如果這個現象確實存在,那麼它一定會有更深層次的原理解釋,畢竟萬物都是講科學的嘛。」
徐雲看了周紹平一眼。
這個時期的物理學界由於裝置精度問題,對於微觀領域的認知還沒發展到下一層領域。
因此大部分物理學家堅信的都是萬物可以透過現有理論進行解答——尤其是以周紹平他們為典型的國內新生代物理人。
這種認知要一直持續到蓋爾曼提出夸克模型之後,物理學界才會發現他們不僅僅是頭上一堆烏雲,同時腳下的大地也是虛妄的。
當然了。
眼下距離蓋爾曼提出夸克模型也沒幾年了,所以在後世的理論物理圈中,對如今這個時期的物理人有個很有意思的綽號:
最後的老實人。
緊接著。
又有幾位成員先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會不會是張力的問題?氣球表面發生形變,所以引起了張力變化?」
「肯定和張力有關係,但是其他數值呢?——別忘了,氣球放氣的時候也會亂飛,而且最後通常會有一個衝刺感,也就說張力和某個東西的比值一定是不變的。」
「會不會和空氣阻力有關係?」
「我覺得和重力有關......」
現場的氣氛越討論越活躍,到最後連鄭濤和林玉也都做出了一些分析。
但幾次討論下來。
除了確定情況應該與張力有關之外,其餘的猜測判斷很快都先後被否定了。
結果聊著聊著。
就在眾人有些卡殼之際,不知道桌上哪兒忽然響起了一句話:
「顧問同志,你怎麼一直不說話呢?你瞭解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嗎?」
其中顧問二字,還被加大了一些語氣。
此話一出。
原本還算熱鬧的現場,瞬間變得寂靜無聲起來。
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