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臉色不變,但拿著公文包的左手還是隱隱加了幾分力氣。
看得出來,他的內心並不平靜:
「葉主任,上頭都推匯出了什麼?」
葉篤正聞言深吸一口氣,翻開手中的文稿,介紹道:
「郭工,程工,首先我想要強調一件事。」
「那就是我們的氣象資料收集開始於12個小時之前,不過由於效率問題,直到剛剛才出了結果。」
「也就是說.....在我們推匯出的這份結果中,其實包括了過去十二個小時的天氣預測情況。」
老郭聞言點了點頭。
這句話倒是不難理解。
按照他們事先的安排。
那臺氣象多普勒雷達每隔20分鐘會收集一次資料,資料經過過濾傳到首都計算機所,再由計算機所處理成引數場後送回基地,由葉篤正他們進行進一步的計算。
如此反反覆覆,過程一直持續了十多個小時,接近半天好說了。
雖然由於計算效率的問題,這些資料沒辦法瞬時或者短時得出結果。
但這個情況並不影響過去十幾個小時的氣象預測結果客觀存在——只是它們失去了時效性罷了。
不過從參考角度來說。
過去這12個小時的天氣情況,倒是能對推導結果進行一定的驗證。
好比某人寄了封猜測未來半年時局的信,由於各種原因送到收件人手裡的時候已
經過去一年了。
這封信雖然失去了傳遞資訊的意義,但卻可以來驗證寫信人對時局的判斷和眼光是否正確。
想到這裡。
老郭不由看了眼葉篤正,思索片刻,對他問道:
「葉主任,報告上有關過去這12個小時的預測結果是怎麼樣的?」
葉篤正將檔案朝他翻了個面,露出了上頭的內容,介紹道:
「郭工,您看。」
「根據預測結果顯示,過去12個小時內降雨粒子的多普勒反饋較少,所以整個金銀灘草原上都不會有降雨出現。」
「但垂直起沙效率較高,氣溶膠的長直向量呈現區域性分佈,垂直判別變數非常明顯。」
「所以根據資料擬合,我們判斷可能會在中午11點到13點間,出現小強度沙塵的西北風。」
老郭靜靜聽完葉篤正的介紹,立馬看向了一旁的周材,對他問道:
「周助理,草原今天的實際情況是什麼樣的?」
周材作為基地的廠長助理,當日的氣象情況屬於他每天必須跟進匯總的資料。
在資料化溝通尚未出現的眼下這個時期,他拿到整體氣象情況的時間甚至要早於葉篤正和陶詩言。
聽到老郭這番問話。
周材立刻取出了一個小本子翻動了幾頁,快速說道:
「過去十二小時草原上確實沒有降雨記錄....準確來說整個海晏縣都沒有,倒是邊上的湟源縣下了一場小雨,持續時間40分鐘左右。」
「至於沙塵......哦,確實有一場沙塵記錄,是畜牧副業隊同志彙報的。」
「沙塵的起始地點在六分廠附近,時間是下午一點半左右,方向....確實是西北風。」
聽聞此言。
現場的氛圍頓時變得有些微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