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決定《永樂大典》是否現世的不是實物的儲存度,而是華夏人民認同了這部書是《永樂大典》。
緊接著。
徐雲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後一行的內容上:
【注:因檢測到‘血脈共鳴,效果,《永樂大典》啟用隱藏屬性‘沉寂,,傳國玉璽特殊副本受此影響,將產生未知變化】
血脈共鳴。
這四個字倒是可以理解,當時那個情景確實令人的靈魂和情感產生了高度的共鳴。
但後面的‘沉寂,以及副本的未知變化
這徐雲就有點搞不懂了。
所謂的沉寂應該是指《永樂大典》在地下埋了那麼多年,可這和副本又有什麼關聯呢?
還有副本的變化。
之前為了做好相關準備,徐雲曾經列舉過一些可能的目標朝代。
例如說三國啦、秦朝啦、五胡亂華等等等等
畢竟玉璽在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最後時期,是在公元937的1月份。
當時後唐末代皇帝李從珂帶著玉璽一躍而下,***於洛陽,傳國玉璽至此不知所蹤。
但在經過國運和《永樂大典》的事情後。
徐雲對這個判斷又變得有些有些猶豫了起來。
如果拋開玉璽的限制,不再侷限於玉璽本身
那麼副本可能通向的時間點就有很多很多了。
比如說元末、明末、甚至再來個大宋後期都有可能。
想到這裡。
徐雲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便是…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第三百九十七章豈不是算水文了?
咳咳.…
但另一方面。
倘若光門的確是通向這幾個時期,徐雲真沒多少把握能夠挽狂瀾於既倒。
誠然。
徐雲可能要比普通人聰明那麼一丁點兒,但這種優勢顯然沒有誇張到可以
單人逆轉某個王朝的滅亡。
畢竟一個王朝的傾覆往往涉及到了很多原因,單靠一個人想要逆轉是很困難的——除非是1100副本那樣提前個十幾二十年,同時還能搭上老蘇和小趙的線。
但那種情況和國運的設定又搭不上邊
過了一會兒。
徐雲輕輕搖了搖頭,把這些想法甩到了腦後。
也罷。
具體副本變動成什麼樣,很快他就會知道了。
畢竟此時此刻,他就是準備進入副本來著。
接著徐雲將心緒收回現實,開始準備起了道具。
由於光環要求在24小時內進入特殊副本,那麼現在回廬州肯定是來不及的—一畢竟他本身也沒有立刻返回廬州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