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言。
一旁的徐雲與陸朝陽頓時肅然起敬。
張子昂。
說句實話。
在今天見面之前,他們從未聽說這個名字。闌
這其實很正常。
畢竟華夏工程院現有院士數量多達892人,加之工程院和科學院有不少領域並不重疊,遇到沒聽說過的人名很正常。
實際上別說徐雲和陸朝陽了。
就連潘院士都認不全所有的院士呢。
就像高中初中的各個年段,人數少點的兩三百,多點的**百,可大部分人又認識多少呢?
一般也就僅限於自己班級(同高校或者同領域的院士院士),至多周圍兩三個班級(有交集的方向)罷了。
除此以外。闌
頂多就是段花段草、或者成績排在全年段二三十名、名氣跨越了領域的那些人而已。
當然了。
不認識歸不認識,這並不妨礙對方是個牛叉至極的大老。
從翁同的介紹上就不難看出,對方的能力必然很強,否則絕無可能被委以那般重任。
無論是二里頭、陶寺還是殷墟,都是國內堪稱瑰寶級的歷史遺蹟。
介紹完張子昂的身份後,翁同又攤平手掌向著潘院士,對張子昂說道:
“老張,這位就不需要我多費口舌了吧?”闌
張子昂笑著點了點頭,主動對潘院士伸出手:
“那是當然,前幾天的那場釋出會結束後,想必國內不認識潘院士的人已經不多了。”
潘院士的年齡和張子昂差不多大,不過由於工作條件的緣故,二人外表看起來完全是兩個年齡段的人,潘院士見狀連忙伸手與他一握:
“張院士,久仰久仰。”
客套完畢後。
張子昂並沒有急著打聽重力梯度儀在哪裡——早在今天之前他就被告知,這臺裝置關係到了部分國防機密,裝置的運輸不會隨潘院士他們走常規途徑。
因此心中儘管好奇無比,張子昂明面上還是隻能裝作一片平靜。闌
接著他招呼幾位隨行的助理接過潘院士等人的行李,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奔向了停車場,上了兩輛等候在此的商務車。
............
兩個小時後。
車子透過一處哨卡,駛入了一處政務大院內。
大院外頭的牌匾赫然是......
華夏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下車後。闌
張子昂將幾位助理留在車內看管著行李,自己則帶著翁同、童懷軍、潘院士、徐雲和陸朝陽五人走進了建築主樓。
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對的上“考古”二字的畫風。
考古研究中心所在的這座建築,整體設計上顯得非常的低調:
外頭是尋常的紅磚,高度也就五六層的樣子,每個屋子外頭都掛著空調外機,地面也是普普通通的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