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而不像具有手徵對稱性保護的費米子那樣正比於費米子自身的質量。
這使得如果f很重的話,就會對希格斯粒子的質量有很大的修正,甚至可以遠大於它的物理質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GUT能標。
如果GUT能標上存在一顆新粒子,那新粒子就會對Higgs質量帶來遠大於弱電能標的輻射修正。
希格斯粒子的物理質量只有125GeV,這意味著輻射修正和希格斯粒子的樹圖階質量這兩個大數需要進行非常精細的相消,才能正好給出只有125GeV的物理質量。
這種需要經過精細調節的不自然性,顯然就是規範等級問題。
而在引入了超對稱理論後,則會出現另一個情況:
超對稱假設所有的基本費米子/玻色子都有自己的超對稱伴子,基本粒子的質量和它的超對稱伴子在超對稱保持時嚴格相等。
又因為粒子統計性質的不同,費米圈相對玻色圈會多一個負號。
所以基本粒子對希格斯粒子質量的輻射修正和它的超對稱伴子的貢獻是嚴格等大反號的,兩者正好相消。
換句話說。
超對稱保護了希格斯粒子的質量不受到大質量粒子的輻射修正,這就解決了規範等級問題。
非常簡單,也非常好理解。
但雖然理論上超對稱粒子非常完美,但在實驗階段現在一直有一個問題:
那就超對稱粒子從提出到現在差不多五十年了,但物理學界依舊沒有找到任何一顆超對稱粒子。
這個時間跨度甚至要超過了夸克模型的提出到證實——夸克模型提出於1964年,它在十年後就被丁肇中先生證實了。
因此一直以來。
即便是楊老、特胡夫特等人,對於超對稱粒子.或者說超對稱理論也都不太樂觀。
當然了。
他們不是否定理論本身,而是因為眼下的情況假設超對稱粒子存在,大機率也要到能級荒漠甚至荒漠以上的量級才能找到它們。
這顯然是現如今物理很難做到的程度。
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可能是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人才能見證的事情了。
當時楊老的話其實是這樣的:
“如果伱想功成名就,我不認為超對稱理論是一個合適的方向,因為你很可能活不到實驗驗證理論的那一天。”
結果在某些營銷號的口中,就成楊老反對超對稱理論了。
這還不算完呢,還有更離譜的。
《三體》中大劉對宇宙框架使用的設定就是超對稱理論.或者說超弦理論,然後就有營銷號說楊老diss《三體》是垃圾了.
只能說很多內容在傳播的過程中是很失真的。
又又比如徐雲當年寫小說時候說過的一句話:
“連載期萬訂就女裝。”
然後在一些可惡的沙雕群員的傳播下,變成了【任意階段萬訂就女裝】→【任何一本書萬訂就女裝】→【高訂過萬就女裝】.
天可憐見,那本書的高定TMD都三萬多了好麼.
話題再回歸現實。
別說潘院士、徐雲、楊老他們了。
就連威騰自己都沒想到,這次發現的微粒居然會是兩顆超對稱粒子——而且還不是疑似,而是近乎實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