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物理學是要講證據的。
這顆冥王星粒子不同於希格斯粒子,當初希格斯粒子之所以找了無數遍,很大原因在於它沒有伴子可循。
但冥王星粒子卻不一樣。
它和盤古粒子有著非常直接的關聯,很多資料都可以透過計算定位出來。
在徑跡探測系統的協作下,粒子的簇射過程是可以達到某個精細化的量級的。
雖然這個量級的單位可能是10的好幾次方起步,人力看起來有些難處理,但對於超算來說還真不算啥事兒。
所以即便是最差最差的結果,這七家機構中至少也有一家能夠找到哪怕一丁點兒的鼓包。
可眼下所有機構的報告盡皆一馬平川,那麼真相就只有一個了:
11.4514gev這個量級上,確實不存在任何的未知微粒。
也就是說......
鈴木厚人的拆臺計劃,徹徹底底的失敗了。
其實單純只是以上這點的話,倒不至於讓鈴木厚人心態發生多大的變化。
畢竟計算失誤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還包括了希格斯、特胡夫特甚至威騰等人,他還有這麼些伴呢。
此時他真正擔憂..乃至恐懼的是......
中科院計算出來的那個數值,不會是真的吧?
雖然923.8gev這個量級非常誇張。
但如果單純從機率學上進行比較......
【11.4514gev量級粒子不存在】發生的機率,是要遠小於【923.8gev量級粒子存在】這個事件的。
舉個更直觀的例子。
不同於日更三萬的輕鬆寫意,【釣魚老日更十萬字】與【釣魚老日更五萬字】都是小機率事件。
不過二者相比的話。
前者機率是要小於後者的,也就是前者更不太可能發生。
但一旦前者發生了,那麼後者發生的可能性在情感上似乎也就沒那麼難接受了。
這次的實驗就是這麼個情況。
所以鈴木厚人最擔心的是...
如果科院真的發現923.8gev量級粒子,那該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思來想去。
鈴木厚人的腦海中只有兩個字在迴盪:
封神!
想到這裡。
鈴木厚人頓時渾身上下一激靈,背後瞬間冒出了一大片冷汗。
當年他曾經親手封堵上了華夏高能物理的最後一塊磚,雖然去年被王貽芳院士帶領的大亞灣團隊給撬開了個口子,但整堵牆的封鎖狀態依舊保持著。
可如果今天讓中科院既發現了暗物質,又計算出了另一顆伴子.....
那麼毫無疑問,這堵牆將會瞬間轟然倒塌。
不行。
絕對不行!
驚懼之下,鈴木厚人的腦海飛快的轉動了起來。
不能賭機率,那麼還有什麼盤外招可以阻止科院的?
幾秒種後。
鈴木厚人忽然想到了什麼,頓時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