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威騰算是一個對華夏態度還算比較友善的大老,這些年參加過不少國內大學舉辦的會議。
另外他在慶賀新年的時候也是堅持用的“ew year“,為此還被一堆棒子網爆過。
對了,既然提到了春節,這裡再說件事兒。
目前有許多人認為ew year和lunar new year其實只是字母上的區別,太過在意ew year有些過於敏感了。
而事實是什麼呢?
請各位退出起點,開啟手機,找個社交媒體——這時候比較推薦微博,然後輸入“fifa足球遊戲任務”和“大英博物館”這兩組關鍵詞。
接著你會發現兩個詞條。
詞條內容是它們已經開始明目張膽的用korean lunar new year來慶祝春節了,大英博物館甚至宣稱這是棒子文化。
沒錯,就在今天,2023年1月20號,華夏農曆29。
這就是海對面和棒子齊心協力了八年的成果。
滲透、蠶食這兩個詞其實從字意上就能看出來,它們在進度上是長線而又緩慢的,目的就是一丁點兒一丁點兒的麻痺物件。
當許多人覺得“要不要這麼敏感啊”、“農曆本來也沒錯”的時候,春節已經是棒子的形狀了。
這種做法在政治學上有個標準術語,叫做渲染推進,下一步就是把它變成棒子的文化歷史。
好了,言歸正傳。
總而言之。
愛德華·威騰這人你說他多喜歡華夏吧那不一定,畢竟他祖上八輩兒都沒一絲華夏血統。
但至少人家和華夏沒啥深仇大恨,至少不太可能跑出來給中科院拆臺——尤其是眼下這個差不多臨近蓋棺定論的情況下。
那麼.....
這個頂尖的物理學大老,又為什麼會跑出來打斷潘院士的話呢?
帶著這股疑慮。
潘院士用後槽牙用力咬了咬自己的唇腔,靠著痛感讓自己回過神並且冷靜下來,對威騰道:
“威騰教授,請問您有什麼問題嗎?”
由於不是成果釋出相關,潘院士這次便用上了英文。
畢竟威騰的名聲在外,這種尊重還是可以給給的。
唔,前提是他別拆臺。
聽聞此言,臺下威騰的臉上也帶著一絲尷尬,看起來對打斷潘院士的行為多少也有一些不好意思。
不過很快他便臉色一正,問道:
“潘院士,很抱歉在這個關頭打斷你的講話,但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無論結果如何,會後我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表致歉宣告。”
“當然了,我並不是想質疑貴方的成果,對於這次暗物質的複驗,我個人表示由衷的讚歎,這是一次教科書般的操作。”
潘院士頓時胸口一鬆。
威騰的這番話雖然沒有完全表明意圖,但也多少算是表了個態:
他確實不是來砸場子的。
換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