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解釋的是。
楊老的這個理論之初,並沒有直接給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他更多提出的是一個大體的框架。
也就是打了個地基,後續大家一起添磚加瓦蓋起來的樓。
比方說此前先行一步抵達的特胡夫特。
在特胡夫特之前,人們做電弱理論計算的時候往往只能做暴力截斷,得到的結果也與實驗相差甚遠。
正因為如此。
70年之前的電弱理論並不被人們所廣泛接受。
而正是因為特胡夫特的工作,才使得電弱理論真正變得“有用”起來。
因此學界一直在流傳著一句話:
雖然特胡夫特的年齡比楊老要小,但他卻成就了楊老和溫伯格。
在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傾向。
&nills場位於理論的底層,而把整個標準模型,甚至全部量子場論都歸功於楊老。
這也是不客觀的。
楊老的情況如果要對標,大概有點類似網文裡的《飄邈之旅》。
也就是屬於所謂的“仙俠”分類開山鼻祖,後續的幾乎所有仙俠幾乎都有它的影子,談仙俠必提及它。
但是你說它完全劃定了仙俠格局?
這顯然也是有點極端了。
《星辰變》《仙逆》《凡人》的讀者肯定都不樂意。
所以按照之前的說法。
楊老屬於‘奠基人’型別,但嚴格來說卻不能算是‘拓路者’。
比如楊老之前有愛德華·米爾斯·珀塞耳,也就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中的米爾斯。
米爾斯之前呢,又有薛定諤。
追朔來追朔去,最後又回到了一百年多前的物理界初期。
所以一些什麼楊老物理史上前十、坐四望五的說法其實是在給他招黑。
不是實力不夠,而是時間不對。
楊老所處的年代註定他不可能開拓出一條大路,或者說獨立開拓一條大路。
客觀來說。
楊老在物理學界的總排名大概能在35左右。
和斯蒂芬·溫伯格大概前後腳,處於朗道排名的1.2檔位。
無論是什麼“賣國賊垃圾漢奸,老少戀不要臉”,或者是“歷史前五甚至比肩愛因斯坦,比溫伯格威騰費曼狄拉克海森堡等人還厲害,霍金和楊老之間還差100個費曼”這種話,都是帶著強烈個人情感或者誤解的歪理。
而在現世的物理學家中。
不考慮國籍色彩的話。
楊老大概可以排在前五或者前三——尤其是在19年蓋爾曼以及21年斯蒂芬·溫伯格去世後,楊老從任何角度來說都穩居前三。
當然了。
帶上一點個人感情的話,說楊老是第一也無妨。
不過這裡需要指正的一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