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波利亞科夫有點類似,屬於英文名知名度比中文名高的情況:
對。
他就是那個赫赫有名的t hooft。
特·胡夫特拿下了證明規範場的可重整化這個硬骨頭,這個是量子場論裡最難的一個方面。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一點是。
楊米爾斯理論——也就是楊老的成名作之一而言,前置理論貢獻最大的也是hooft。
除此以外。
他還是全息原理的創始人,多重態思想相當於獨立發現了希格斯機制,這些都是實打實的諾獎級工作——而且在諾獎裡也是一等一的工作。
其中的引力的全息性原理,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末最具顛覆性的發現或者創意之一。
它將量子理論和引力理論直接畫上了“等號”,獨闢蹊徑地開創了一條量子引力的道路。
這也帶來了後面來昂納特·薩斯坎德,馬爾達西那等諸多物理學家一系列著名的工作。
可以這樣說。
這個發現算是人們第三次對於引力革命性的認識——前兩次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以及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但是!
但是!
但是!
重要的話說三遍。
與霍金的黑洞輻射一樣。
截止到目前。
這個原理依舊沒有辦法用足夠的實驗手段去驗證。
如今科學界只能在弦理論中的d膜系統,從理論上去分析得出引力的全息性。
所以這種做法更貼切的名字應該叫“規範引力對偶”。
不過特·胡夫特比霍金幸運的是。
雖然他的全息原理沒被證實,但卻靠著弱電相互作用的量子結構獲得了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只是他比較偏的工作之一。
如果按照朗道的劃分。
戴維·格羅斯大概可以排到2.5流。
特·胡夫特嘛......
最少是2流。
如果全息原理被證實。
他立馬可以躥升到1流,和狄拉克等人並肩。
............